第47章(1 / 4)

福顺只觉得郡王爷神机妙算,难道郡王爷是早就想到了,所以才要在南沧县大批种植菽豆?这菽豆能用来榨油,能用来做酱,还产量颇丰,真是一等一的好粮食啊!

新鲜出炉的菽豆油经由县廷府小店,流传到了南沧县各家各户。

“你们听说了吗?县廷府的小店新上了豆油,一文钱就可以打一小瓷瓶呢!”边小娟说着。她时常帮着家里算账,素日里精打细算,对于怎么买到好东西自有一番心得。

古灵坐在一旁,也来了兴趣:“有这么便宜的油卖?那不如今日下工后,我们也去买点?”她和阿兄租住的小院厨房里也添置了厨具这些,偶尔有空也方便下厨做点东西,买些油也正好。

于是,今日下工后,纺织作坊的几个要好的姑娘就一起去了县廷府的小店。听说这油因为是日常所需,又是廉价的菽豆榨取,只要买的量不大,倒是不需要开引子票据才能买,方便民众不少。

到了小店一看,店里竟已经排起了长队。姑娘们好奇一问,原来都是来购买菽豆油的,一文钱一瓷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便宜的油,那还不赶紧来?

纺织作坊的姑娘们也跟着排起队来,等排到他们的时候,姑娘们好奇一看,只见掌柜拿了一个固定的大油勺,一文钱就是满满一大勺油,用一个叫漏斗的器具倒进各家自带的瓶瓶罐罐里。那油金黄澄亮,香气扑鼻,又如同水一般清澈,管家妇人们兴高采烈地说着,要拿这油回去做什么好菜。

菽豆油极大地丰富了南沧县人民的饭桌子。以往一年到头都吃不见几次油荤,现在不管是熬豆粥,还是做炖菜,都先放几滴油、再放几滴酱进去,厨艺再差的媳妇也能做出好菜来。而等宣瑾瑜下次再去西市闲逛,她赫然发现,竟然已经有小食摊子开始买起了油煎饼子和油炸羊肉串来!

买上油煎饼子和油炸羊肉串,宣瑾瑜乐了,味道还真不错!等明年辣椒种出来,往这油炸食物上撒上辣椒面,隔壁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就在这些日子,水磨坊也建好了一座。这建好的水磨坊就在溪头村,挨着此地一处高约五米的水涧搭建而成。

水磨坊开业的第一天,宣瑾瑜也去看了。几块木板组成了一个可调控的水闸,通过加减木板来控制水量。现在木板打开,水就从高往下冲刷木轮车,一端连着木轮车,另一端连着石磨,木轮车被水冲得转动,带着另一端的石磨也跟着转动起来。一位村民小心地往石磨里添加小麦,不一会儿,磨盘里层就出了细细的精白麦粉,外面则全是磨出来的麸皮。

另一位村民快手快脚把小麦粉和麸皮分别拿小笤帚扫出来,这可都不能浪费,麦粉是人吃的,麸皮也要留给牲畜吃。

溪头村村长笑得见眼不见牙,这样一座磨坊,只需要两三个人看着添粮收粮,哪怕是老人都能干这活,就这样,每日就能磨上千斤粮食,这得省去多少功夫!以前用石碾子磨面,要么得占一头牛,要么得占一个壮劳力,而且牛和人还需要休息,这水带动的石磨盘可不需要!省下的牛和壮劳力又可以去干其他农活!

最重要的是,今天郡王爷还亲自来溪头村看这磨坊!这是什么,这是溪头村的脸面!自打小郡王袭爵以来,没见过的东西是越来越多,大家伙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小郡王在大家心里也成了神明一样的人物。现在郡王爷在溪头村修建了第一座磨坊,溪头村的村民谁不觉得脸上有光?

中午的时候,为了招待郡王爷、宋冬大人、徐福大人,溪头村使出了浑身解数,办了一桌宴席。乡间的流水席自有自的风味,宣瑾瑜也吃得开怀。

饭后,她又和宋冬、徐福去看新修的水渠。新修的水渠都是先在田垄里挖出沟壑,夯实土面后再浇抹一层水泥,这样修出来的水渠十分结实,水冲不垮。这种新式水渠已经从玉带河修到了最近的溪头村,沿着水渠,一尺高的水流不停奔流,现在村民们浇地,再不用担着挑子去十多里地外取水,直接拿水桶在水渠里一舀,转身就能开始浇地。今年新垦荒的菽豆因为种植时间晚,所以赶上了这水渠浇灌,看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