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3 / 3)

口,声嘶力竭喊道:“那个办案的故事,对,就是洗冤录,啥时候才能买到啊!”

前来安周县做生意的商人也新增了一类紧俏货物,名曰传奇故事,指的就是从南沧、安周两县流传出来的故事书。商人们甚至专门来到南安书坊下了大订单,都是千套起订。要知道,虽说南沧县改进了造纸术,又用了雕版印刷,可一套书还是得一两到三两银子不等,这上千套的书可不是小钱!

正是因为《洗冤录》的畅销,诚郡王百金礼聘仵作宋祥的事情也传遍了整个轩国,不少饱学之士下定决心,收拾起了包裹往安周县出发。中间却有一个贫困娘子仇朱,虽是女流之辈,也下定决心前往安周县。

仇朱的父亲是一位漆匠,也是一位画家,在当地颇有声名,可惜家产都给了大哥,仇朱没有分得半分。仇朱继承了父亲在书画一道上的天赋,但她嫁去的夫家待她冷淡如敌,婆婆又动辄立规矩,仇朱不堪忍受,只好与丈夫和离,离家独居。她既无夫家寄居,又无娘家扶持,只得一个人独住,靠卖字画挣钱。为了糊口,仇朱画过观音像,也画过秘戏春宫图,因时人不好女子书画,她只得匿名卖给小商小铺,虽说画技高绝,可还是收入微薄,日子过得贫寒。

听说了诚郡王以百金礼聘仵作宋祥的事情后,仇朱却看到了希望。仵作一事历来被认为是阴晦之事,世人不敢多谈,可这郡王却坦荡对待,说不得这诚郡王属地就是一片开明之地?想来这地方既然能容下仵作宣扬自己学说,也能容下女子画画?

抱着这样的期待,仇朱毅然决然地背井离乡,孤身前往了南沧县。

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仇朱

南沧县比仇朱想得要繁华。入得南沧县, 仇朱只剩下五百多文钱,这些钱根本不够她赁一处宅院, 只因赁宅子都是一次交一年的租子。仇朱只得住最偏远的客栈, 饶是这样,她身上铜钱也只够半个月住店和吃饭的开销。留给仇朱找出路的时间不多。

仇朱在屋里简单梳洗一番,这才出去在大堂里点了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她一边吃着面条, 一边琢磨着赚钱的法子,就听见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走到大堂中间, 竟然开始讲起了故事。

这书生说的是一个姓宋的狱掾和医师好友联袂破案的故事。书生娓娓道来, 听的人纷纷叫好, 不少人甚至没点什么正经饭菜,就点一碟炒豆子, 一碟小菜,一小壶茶水,一边吃着一边听这书生讲故事。

南沧县民能有这等闲情逸致,看来这确实是个富裕的大县了, 自己是来对了地方。仇朱想着,越是富裕的地方越需要画画这门手艺, 穷得饭都吃不饱的地方如何需要画家?仇朱很快注意到, 那书生手里拿着一本书, 时不时地看上两眼,难道这书生讲的故事就记在这书上?她管旁边的南沧县人打听起来。

她打听的那大哥却是个好说话的, 笑着为她解了惑:“对,这故事书名叫《洗冤录》, 是南安大学一个叫刘岐的学生写的, 卖得可好了!这不我们南沧县还有好多不认字的大老粗吗, 也买不起书, 就到这客栈、茶馆听听书也是好的。”

仇朱好奇问道:“那这《洗冤录》在哪儿有卖?”

“上那南安书坊就有!你去县廷府在的那条街,走到头,就是南安书坊了!”大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