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自然要拿出点诚意来,便对阿爷和兄长更加尽心尽力,是将一个童养婿做到了极致。
阿爷也觉得阿福这孩子好,算术尤其好,算账从来没有算错过,上次阿爷老人家有一笔进豆腐的大账漏了一个铜板没算对,在本子上划拉来划拉去,最后也没有搞清楚,可是阿福,就看了一眼,立
马就指出了不对劲的地方。
“以后,这孩子卖豆腐,绝对不会差钱。”
小意听的笑眯眯,她休息够了,趁着船还没有起航,也跟着阿爷一起去卖豆腐。
阿福在旁边算账,她就跟着阿爷吆喝,然后,就见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她的面前。
女人喊她:“小意啊”
小意当场笑不出来了。
这是她娘和她的弟弟。
当年,晋国还是晋国,宿城还是宿城,宿城的郑长隆将军想要学习禹国对民好的政策,亲自让朝廷给村子里送了便宜的红薯,阿娘将红薯放在了地窖里,却没有上锁。
结果她做好饭,给阿爹阿娘送到地里回来后,发现小弟偷吃了红薯,已经撑死了。
阿娘责怪于她,说她没有将弟弟们看护好。
彼时大雪腊月,她一个人在门外呆了很久,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这个家不是她的。
她走了,地上有鞋印,阿娘没有追过来。
她就知道了。
自己跟弟弟们相比,永远是可以丢弃的那个。
如今,她有师父,有阿爷,有兄长,有阿福,还有平安巷子里爱护她的人,有陛下这个全天下最尊贵的人支持她往前面走,她已经不需要阿娘了。
可是,不需要的时候,阿娘却又出现了。
但是,晚了啊。
当她一个人冰冻着慢慢走向前方的时候,阿娘和她的母女情分就断了。
她坚决的摇头,“我不认识你。”
妇人带着小儿子回到了家里。
丈夫和大儿子已经在家里了。
看见她失魂落魄的回来,丈夫好奇的问,“你这是怎么了?”
小儿子小声的道了一句:“阿爹,我们看见阿姐了。”
丈夫刚开始没有听明白,“什么阿姐?”
然后渐渐的明白,着急的道:“小意吗?她还活着?”
那年大雪走的,那么小个孩子,怎么还可能活着?
妇人眼泪纵横,捂着帕子哀鸣,“活着,我看见了,还活着。”
当初燕国打到晋国的
时候,有一大批人开始从家晋国逃难到京都,他们一家人也逃难来了。
来了之后,发现在这里能养活自己和孩子,比在乡下种地看老天爷的脸色好多了,于是朝廷组织难民遣返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回去。
如今,两个儿子已经在京都小学读书了,他们两个都在澡堂子里面做活,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计,好在工钱也给的多,还包住。
住的地方破破烂烂,几乎只有一张床,他们也不在乎,至少还住在城里呢。
如今他们也明白了,孩子读书是最重要的,只要读书出来,就好了。
一年了,他们住的地方也大了,好日子正在向他们走来,女人今日得了客人的赏银,高兴的很,就带着小儿子去买肉。
谁知道就看见了自家的闺女。
“她如今穿的可真好。”妇人抹了一把眼泪,“比跟着我们好多了。”
“她不认我,我也知晓为什么,这是怪上我了,怪我当年骂她。”
男人叹气,“就这样吧,既然她过得好,我们就知足了,当初还当她活不了了。”
“我们家一共有四个姐妹。”
阿爷被妇人吓了一跳后,知道小意情绪不对,连忙带着人回家。
小意其实已经冷静下来了,她道了一句:“阿爷,你不用担心,我好的很。”
她回忆起曾经,“当年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