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照:“但是我们大了。”

小虎有些委屈,“行吧。”

他收拾自己的小包袱,然后到隔壁去睡了。

哎,长大可真不好啊。

盛平十六年,明照又长大了一岁,她的人生有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这几年来,她一个个部门试过去,已经在京都各部门以及机构中混熟悉了,她再进一步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就不用再继续进行下去了。

所以,她开始正式行使储君的权利。她不再是跟着哪个部门站在朝堂上,也不是跟着折青坐在宝座旁边,而是穿着储君的衣裳,站在了群臣之首。

这就告诉大家,储君正式临朝了。

明照觉得临朝之后,要干的事情其实就已经不同了。她除了读书之外,就是帮助自家阿娘看折子。

阿娘分了起码四分之一的折子给她。

明照之前自然是看过这些折子的,但是第一次,她对这些折子有了批改的权利。拿上阿娘给她的那支笔,她觉得自己有些不同了。

向来胆大包天并且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的她,竟然一时间有些下不去笔。

要批改些什么呢?她记得阿娘之前都是直接写的,写了什么,她记得自己知道的,小时候还记过,但是现在完全忘记了。

她就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静下来,然后冷静的去看折子。

第一个就是读懂折子的意思。

请安折子其实是最简单的,毕竟不会涉及到政事。而且听皇爷爷说,很久之前他们写折子来的时候,会长篇大论的写好多拍马屁的话,后来阿娘觉得他们实在是啰嗦,所以就让他们写的话少一点,重点突出,不要长篇大论。

不过这倒是难住了那些上请安折子的大臣们,不让拍马屁那些什么?

于是就开始绞尽脑汁的写东西。

他们写的东西也是投机所好。

比如说,她现在看的第一本折子,就是青州卯城的城主。

他们这种请安折子是三个月一上,一般都是当地的官员向皇帝问安的文书,后来慢慢的也会把当地的事情说一说,成了奏折,不过后来规定了不能在请安折子里面说事情,便只用于请安了。

所以,一般请安折子都是不急的时候看,而且都是皇帝跟大臣之间的感情交流。

明照敢打赌,卯城的城主根本没有见过阿娘,也没有见过皇爷爷,但是在他的请安折子里面,却好像熟悉的很,好像在跟一个老朋友汇报自己的日常。

她看上面写的内容:先于某日去田间看了庄稼,发现十分喜人,他心里高兴,就跟老农一起畅想了一会到时候庄稼收的时候,将有怎么样怎么样的硕果。

写完这个小事件,他就开始抒情,并且将事件本身的精神又升华了一下,说自己跟老农都希望有一天粮仓里面的粮食将会吃不完。

“吃一碗,看一碗,扔一碗。”

明照就觉得自己能从请安折子里面看出这个人的性格。

她就问阿娘:“卯城的城主一直都是这样说话吗?”

折青百忙之中抽空看了眼,道:“是啊,他刚开始还装稳重,不过后面就开始这样了。”

然后道:“这个人是从禹州大学考出去的,当时已经四十六岁了,之前就在当官,后来觉得自己学识不够,就辞官去考了大学,当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

“不过后来当他当了城主之后,大家就觉得他真有先见之明,是个干实事的。”

明照就发现阿娘好像对这些人很熟悉。

她问:“是每一个城池的城主你都熟悉吗?”

折青想了想,摇头,“不是的,我也有不认识的,他们的请安折子就不出众。”

天高地远,皇帝也不认识你,想要晋升,就完全看当地的主将。

所以,地方的权利其实是很大的,不过每一个高官的任免,都是要经过皇帝之手的。

“所以,你要熟悉他们的存在,免得哪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