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样的,那就是作为故事来说,越狗血越好。

比如折青看的那个话剧,浙江说了一个你爱我我爱他最后大家都死光光的爱情故事。

如今的年轻人还更喜欢悲剧,你若是喜剧结尾,他们觉得这出戏还有改进的空间,但你如果是悲剧结尾,在哭的稀里哗啦的同时,却会称颂这是了不起的故事。

不过在茶馆里面,话剧和歌舞剧还是不受欢迎的,老人家们更喜欢听戏。

戏曲的发展其实也很快,刚开始只是单纯的在唱戏,后来加了很多剧幕,让戏曲更加的生动形象起来。

在禹州的时候,折青记得当时还没有黄梅戏可以在戏台子上面登台演出,而今天这里,这已经明确说明了有黄梅戏可以点。

比起越剧和昆曲,黄梅戏更容易让普通的人一起跟着唱。

然后,正好有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折青就点了这个,她记得自己是写过这个曲目。

再一次听见这个故事,折青其实在听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享受,不过,其他的人却有了不同的意见。

“这些已经过时了。如今去读书,哪里还需要祝英台女扮男装,直接去不就行了吗?”

“对呀对呀,还有,这个祝英台要是不喜欢马文才,也可以拒绝呀,如今,虽然还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朝廷也规定了成婚有自由权,若是父母强制成婚,那么这个婚姻是不做数的,朝廷有权利直接宣布和离。”

“你们发现没有,还有一件事情很奇怪。这个梁山伯在没有求取到祝英台之后,竟然咳血了。这算什么男人呢?人家嫌弃他没钱没事,他就去考朝廷的编制嘛,再不济还可以从商,哪里就到了咳血的地步呢?”

“别是肺痨吧?若是肺痨这说的过去了。”

折青:“”

不是,如今的思想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吗?她觉得自己竟然有些恍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