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 / 2)

徐昭正色道:“我与裴娘子对过,双方是存在些许误会,如今误会解开,自不会计较。”

裴长秀也道:“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定数,让裴某流落到惠州结识了诸位,若不然还会蒙在鼓里。”

陈皎心情好,说话也好听,“既然上天让你来了这儿,遇到了我们,以后就把我们当做你的兄弟姐妹,也算是南方的另一个家。”

裴长秀点头,“甚好,九娘子有人情味,我亦在努力习惯这儿。”

陈皎失笑,看向吴应中道:“她说我有人情味。”

吴应中笑了,众人也跟着笑,一片和睦。

眼下长姑县早已清理完毕,就等着新的县令交接。怀安郡还有春阳和大都没有清查,之前因着吕家是虞太守老师的关系,陈皎书信到州府请求淮安王查处虞茂昌。

太守府就设在春阳,那边现在是簿曹从事余奉桢在查处,不用他们过去费心。

鉴于文远和行事稳重,陈皎把他留在这里处理衙门日常,等待州府派来人交接。

把该办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后,一行人动身前往大都。

这期间余奉桢差人来求助,原是缺人手帮衬。那差役跑到长姑,得知他们去往大都,又追了去。

半道儿上差役运气好,追上了他们,差役说明情况,又呈上余奉桢的信函。

陈皎看过之后,“啧”了一声,坐在石头上说道:“那虞太守可是个大货,春阳的治理都快赶得上魏县了。”

徐昭诧异道:“这般混乱?”

陈皎把信函递给吴应中,说道:“名师出高徒,有吕家的真传,做徒弟的哪能差呢。”

吴应中看过后紧皱眉头,“那边的情形还挺棘手,不若我与徐都尉过去助力?”

陈皎想了想,点头道:“也罢,就劳你们跑一趟罢。”说罢起身,朝吴应中招手,有悄悄话要说。

二人走到一处僻静些的树下,陈皎压低声音道:“余簿曹是我爹的亲信,又是管钱粮的,这次你们过去帮衬,多多笼络着些。”

吴应中点头,“九娘子提醒得是,他跟了主公好些年,算是起家的老人,在主公跟前说话颇有分量,若九娘子能把他笼络过来,日后自有益处。”

陈皎摆手,“勿要太过刻意。”又道,“切莫在他跟前把我跟崔郎君牵扯上,我爹多疑,若是知晓我跟崔郎君结盟,定有想法,恐对我们不利。”

吴应中愣住,倒没有想到这茬儿,陈皎继续道:“崔郎君之所以能在我爹跟前立足,皆是因为他谁也不牵扯,只依靠我爹。

“我陈九娘能有今日,也是因为我跟谁都扯不上关系,只靠我爹给荣耀。

“若是被他知道我俩站到了一起,岂不就跟大房和二房那般各为其利,以后他用人定会猜忌。

“那余簿曹是爹的人,能深得他信任,可见有几分本事。你们过去了行事万万谨慎,只需干实事,让他省心就好。其余的,他心中自有定论评判。”

得了她的提醒, 吴应中连声应是。

二人又细说了一番,就太守府那边的事讨论了许久。

远处的裴长秀双手抱胸,见两人嘀咕了好一阵子,忍不住问马春道:“他们在说啥呢?”

马春:“我家小娘子行事稳重,许多事情想得周全,定是要交代吴都官的。”

裴长秀很是怀疑陈九娘行事稳重,之前在长姑县和西山县干的那些事迹,可没有一样稳重。

但精明倒是真的。

当天下午一行人又开始分道扬镳,吴应中他们还是原班人马奔赴春阳,陈皎等人则继续前往大都。

在他们去往大都的途中,另一边的崔珏陪同韩有进在魏县调查。

之前崔珏曾跟他说过魏县的情形,韩有进过来走访当地百姓,结果对王家的口碑一致唾骂,无非是骂他们家草菅人命,霸占田地,官绅勾结等语。

韩有进有些无语,之后二人又去了一趟王家。

王家虽憎恨陈九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