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1 / 2)

“这事宫里都传遍了。”

不用打听,靖秋去外面转一圈就听得满耳朵:“有人说娴妃疯了,也有人说是意外,还有人说娴妃本来想要自戕,被绯婉她们拦下才只是剪掉了一绺头发。”

这么刺激的吗?原来娴妃并没有她想象中的坚强,有耐心,也不过是个纸老虎。

中午用膳的时辰,皇上没过来,派人带话说政务繁忙,在南书房吃了。

下午靖秋又带回来一条消息:“娴妃被禁足了,绯婉和丹若还是被送进了慎刑司。”

然而鄂婉根本没心情关注,因为明玉昏睡了两天两夜,到现在都没有苏醒。

三格格倒还好,有奶便是娘,已经把“大奶瓶”鄂婉当成亲娘了,每天晚上都跟着鄂婉睡,抱走就哭个不停。

好在双生子有彼此就够了,并不怎么黏鄂婉。小九一直跟着皇上,吃住都在养心殿,非常省心。

夜里皇上过来,见三格格又又又睡在了鄂婉床上,眉心蹙了蹙,倒也没说什么。

“这几日若是忙,皇上不如把永琛送去寿康宫。”见皇上蹙眉,鄂婉不动声色将三格格往床里挪了挪。

皇上看了熟睡中的三格格一眼:“永琛聪慧,性子沉稳,已经在南书房开蒙了,每天跟着侍讲学士读书。”

鄂婉闻言吓了一跳:“永琛还不到两岁,已然开蒙了?”

有五阿哥做例,鄂婉隐约摸到了宫里皇子的培养顺序。

三岁开蒙,六岁进上书房读书,十三、四岁一边读书一边学着办差,十五岁上朝站班,二十岁左右独当一面。

提到永琛,乾隆舒眉展目,勾着唇角说:“永琛还不到两岁,却比五岁的永璇会读书,认字也多。”

永琛满周岁便被皇上带在身边,由皇上亲自指导学业。太后不止一次感叹,说皇上在永琛身上倾注的精力,不比永琏少,几乎可与圣祖爷在时的废太子胤礽相比。

八阿哥早早被送去阿哥所,他身边都是些不识字的宫女、内侍。

这样比较有失公允。

似乎被皇上看穿了心思,听他微微笑说:“今日朕让永璇先学识字,过一刻钟再让永琛学,最后让两人默写,永琛全对,永璇错了一半。”

好吧,智力上的差距确实存在。

鄂婉又问了永琪的功课,同样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永琛很聪明,但年纪太小,怕他被底下的奴才们糊弄了,朕让永琪在南书房陪他读书。”皇上十分心大地说。

永璇五岁,明年进上书房读书。永琛不到两岁,让永璇陪永琛读书还说得过去。

永琪今年都十岁了,正是读书进益的好时候,怎么能让他放下学业陪永琛这个小娃娃读书?

鄂婉想要说什么,转眼见皇上梳洗去了,等人回来才接上话头。

听她说完,皇上挑眉看过来,直白道:“陪太子读书,多少人求都求不来,永琪被挑中是他的福气。”

永琛刚出生的时候,皇上便流露过类似的意思,并未明说。今夜当面锣对面鼓地讲出来,唬得鄂婉赶紧让屋子里的人都退下。

翌日,鄂婉叫了愉妃过来说话,与她说起了皇上对永琪的安排,没提太子的事。

愉妃闻言先是吃了一惊,进而大喜:“娘娘在月子里,不知道阿哥所的事也正常,四阿哥、六阿哥和八阿哥争着给九阿哥当伴读。皇上先挑了与九阿哥年岁最近的八阿哥,永琪羡慕得跟什么似的。”

鄂婉好奇:“这有什么好羡慕的?”

想到陪九阿哥读书的人换成了永琪,愉妃脸上全是笑:“上书房里的先生都是翰林院的老儒,如何能与南书房里的侍讲学士相比?那些人可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平日跟在皇上身边答疑解惑,所知所讲全是实打实的经略治世的文章。”

“可永琛还不到两岁,永琪跟在他身边能学到什么?”南书房里的先生虽好,奈何学生太小,鄂婉不理解。

愉妃朝她眨眨眼,压低声音说:“娘娘可听说过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