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1 / 2)

陈贤举道:“儿愿意解父亲之难,大哥虽是长子,但他远在燕南,且公务缠身,回来只怕也晚了;三哥是嫡出,日后惠州的重担会压到他身上,断不可出任何岔子;二哥性子太过憨厚,恐去了奉州受欺负。

“儿想了想,爹还是派我过去最为妥当,儿虽比不得大哥与三哥,但好歹也是正房所出,且行事阿娘也说沉稳,就算在那边出了岔子,这边也能及时应付。”

这番话着实窝心,陈恩有些许感动,“五郎当真是这般想的?”

陈贤举点头,“京城忌讳父亲已久,此次借奔丧为由召你过去,定然是不打算放人回来的。那等龙潭虎穴,爹万万不可涉足。”

陈恩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爹我心中有数。”

陈贤举:“还请爹准允五郎的请求,给孩儿尽孝的机会。”

陈恩望着那张跟陈五娘一模一样的面庞,内心思绪万千,“当初把你阿姐嫁到交州,我已亏欠你姐弟,如今若再把你送到奉州,那便是猪狗不如。”

“爹……”

“五郎的孝心爹都知道,此事不用再提,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爹是不是觉得五郎替不了你的脸面?”

陈恩失笑,拍了拍他的脸道:“傻孩子,你能主动站出来替爹走这趟,爹心中甚慰。”

陈贤举垂首不语,陈恩背着手道:“回去罢,你还这般年轻,以后有你出头的机会。”

“爹……”

陈恩摆手,陈贤举只得无奈退下。

离开碧华堂后,陈贤举唇角微勾,他相信今日此举,二房是怎么都翻不了身的。

事实确实如此,原本陈恩还犹豫要不要派长子替他去奉州,被陈贤举推了一把,这事便敲定下来。

陈恩差人把陈贤树找回来,命他前往京城奔丧。消息传到李氏那里,顿时被气得够呛,偏偏还不能找借口拒绝,若不然就是不孝。

陈贤举的作为郑氏是服气的,居然轻易就被他扭转了局势。

而另一边的陈贤树兄弟俩本就觉得先前被陈皎摆了一道,结果回来又被陈贤举摆了一道,当真窝囊至极。

这期间举行国丧,州内禁止一切娱乐,通州陈皎他们自然也知晓新帝情形。她跟崔珏讨论淮安王作为皇叔,肯定是要去京中奔丧的,就是不知会派谁过去。

崔珏认为多半会是长子陈贤树,陈皎调侃道:“那也太糟心了,朝廷早就对惠州生出铲除之心,大哥过去,不是羊入虎口吗?”又道,“好处没他的份,坏处却跑不了,落到谁头上都糟心。”

崔珏淡淡道:“他虽是庶出,却是长子,替主公奔丧最适宜不过。”

陈皎挑眉,“那三哥呢?”

崔珏无情道:“你什么时候见过把太子外派的?”

陈皎:“……”

崔珏:“且不一定能活着回来。”

陈皎皱着眉头没有吭声,起初她还幸灾乐祸,觉得陈贤树倒霉,现在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好像也挺倒霉。

“太子是继承家业的,其他人跑出去若不慎身亡,也不会动摇根基,是这个道理吗?”

崔珏点头,“家业既要有人挣,也要有人守,方才能兴旺长久。”

陈皎听着不对味,问道:“有朝一日,若是那位太子继承了家业,那我们这些挣家业的又当如何处置?”

崔珏没有答话。

陈皎不禁笑了,颇有几分邪气,因为她忽然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历,她现在不就是妥妥的李二凤吗?

为了把惠州扶持起来,她绞尽脑汁东奔西跑操碎了心,结果家里头坐着一位“太子”等着继承家业呢。如果那位“太子”有点良心,愿意分点家业出来还好,若是不愿意,那就是分脑袋了。

但根据历史情形来看,多数都是分脑袋居多,陈皎心中不大痛快,说道:“既然都是替他人挣家业,那我还这般拼命作甚?”

崔珏默了默,回答道:“王太后不就是现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