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媳妇回去走亲戚,那老大媳妇还回吗?”

“你这话不是白问?”赵青青诧异,“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大媳妇和她爹娘闹矛盾?都断亲了,怎么可能回去!端午她都没回去的。”

宋泽点点头,也确实如此。

端午算是大节日,不回去,后果还挺严重的。

但也没见田氏的爹娘来找,看来他们也知道自己当初事情做的不对。

不管了,不想这些烦心事,一会儿可以吃鱼了。

鱼肉已经炖上了,小火沸腾着,散发出阵阵香味儿。

赵青青将苗氏叫了出来,给她说了自己和丈夫的决定。“叫你爹娘别有心理负担,这鱼吃不了,也就坏了。”

“唉,我知道了,娘。”苗氏倒是很高兴。她又能回家了,而且是拎着鱼回娘家。

很快,饭就熟了。

锅里炖的是三条大鱼。

每人先捞一碗鱼肉吃,鱼肉吃的差不多了,再往里面烫了青菜和面条,又好吃又管饱。

等到吃完饭,宋泽便准备带着三个儿子再出发。

“可是,爹,渔网你已经借给大伯用了”,宋兴业皱着眉头,“咱们不会要去要回来吧?”

宋泽摇摇头,“你爹我啥时候干过这事?咱们虽然没了渔网的,但还有鱼叉啊!”

鱼叉也很好用的,看准大鱼,一扎一个准。

三个儿子也终于想起来了被他们遗忘的鱼叉。如果没有渔网,他们一定会觉得鱼叉非常好用。但有了渔网,鱼叉就被忘到一边了。

拿上鱼叉,宋泽带上老大和老三便出发了。

至于老二,他要陪着媳妇回娘家一趟。

赵青青给儿媳妇的背篓里装了五条大鱼,用稻草严严实实地遮挡住,才叫他们离开。

“接下来,咱们在家赶紧把剩下的鱼腌起来吧。”

拿出盐罐子,赵青青叹了口气,家里的盐巴也不多了。

不过幸好上回去县城,发现盐虽然也涨价了,但只涨了一倍,还算比较友好。下回去县城,她打算再多买一些放着慢慢用。

如果油不算太贵,也是要再买一些的。

舀出来一勺又一勺的盐撒在鱼的身上,抹匀,赵青青便将鱼肉放在房顶上晒。

……

到了晚上,黄昏时分,宋泽带着俩泥人一样的儿子回来了。

“怎么弄成这样?”宋春桃不可置信。

这俩是她哥吗?她怎么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呢?

宋兴文冲到放洗脸盆的台子上,一边洗,一边说道,“村里那些人跟疯了一样,在抢鱼呢。自己没本事抓不到鱼,居然让别人也抓不到鱼,真气人。”

赵青青顺着儿子说道,“确实,这些人也太可恶了吧。那今日收获如何?有没有气到他们?”

宋兴文挺了挺骄傲的小胸脯,说道,“那当然了,我们的收获可不少,气死他们。”

赵青青放了一半的心,探头去看,果然三只木桶里都有活蹦乱跳的大鱼。

将大鱼全都倒进洗衣服的大盆里,一只一只挨着处理,宋泽才说道,“今日差不多将好抓的鱼全都抓完了。”

“咱们?”赵青青难以置信问道。自家抓了这么多吗?

“我是说村里人抓的加起来,差不多将那些傻鱼抓完了。剩下的都在河水中间,怕是不好抓。”

淇水如今只剩下十几米宽,但中间部分水位仍旧很深。大家抓鱼都是在干涸的河床附近行动,保证自己的安全。

河边上的抓完了,那就只能暂停一段时间了。

不过赵青青也没有特别失望,反正自家是抓了不少。

其他人,随意吧。

赵青青最终晒了十二条咸鱼,剩下的都在两天之内进了肚子。

肚子里有了点儿油水,这两天大家又活蹦乱跳起来。

趁着空闲,宋泽又去了一趟县城。从粮油铺买了十斤细盐,就花了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