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寒霜没有停,念着下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词是在《春望》之后的,是一个隐喻,他描写的是自然景色,千万年的积雪退去,万里的船能够通行,跟上一首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国家灭亡到处都是杂草荒芜,一个环境复苏,欢快又明媚,表达《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
“我去,还能这样的吗?”
“前后呼应?”
“这也太绝了。”
众人只觉得心惊,太高深,太厉害了。
何止是厉害,都不是凡人,叶寒霜心说。
这些诗人,文学家,每个写诗作词,都带着深意,他们当时学的时候,一个词可能蕴含了好几个意思,稍不注意就错,就扣分。
那个时候,真的是对老祖宗又爱又恨啊。
爱他们太惊才艳绝,恨,为什么这么惊才艳绝,写那么多诗歌,作出那么多词句,还有各种策论,然后苦了他们要背诵,还要考试。
简直是人生第一大敌啊。
痛。
不过现在嘛,他熬过来了。
就剩下还在里面沉浮的学弟学妹们了。
他会给他们精神上支持鼓励的。
叶寒霜:“紧接着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听到叛军被平的喜悦,那时候杜甫也和其他人一样,在各个地方漂泊,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心情难以不激荡。”
“这些都是写的战乱,也就是《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终于画下句号。”
李世民皱眉:‘《安史之乱》是什么?’
武皇也问:‘什么是《安史之乱》?’
现场的学生也忍不住好奇:“《安史之乱》听到好多次了,到底是什么?”
第98章 令始皇陵怒火冲天的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啊。”叶寒霜眼神复杂了,面色也极为怅然。
众人都没有说话,静静的等着。
叶寒霜叹息一声,道:“《安史之乱》是在唐玄宗末年到代宗李豫初年时候发生的一场巨大战乱,由当时的唐朝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引起,他们背叛唐朝,想要夺取皇位,取而代之,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这一场战役,实在是太惨烈了,有史上最血腥之称,当时人口死亡巨大,流失的也极多,国力也被锐减,可以说一朝盛世,顷刻间分崩离析。①”
“最血腥之称?”闻斯宇惊讶,“这得是多血腥?”
“不会是遍地尸体饿殍(piao三声)吧?”经月云开口,有些难以想象的感觉。
孟亦彬面上的标志性笑容也隐没,血腥二字,实在不是什么好字,代表了太多东西。
尤其是后面的人口死亡巨大,在那个时候,都能用巨大来形容,那该是多少?
不可能只有一两千,甚至可能都不只是一两万。
“每次战乱,受苦受罪的都是百姓啊。”孟亦彬语气低沉,他为什么一直想要去边境,还经常接学校的任务刷积分,一个是锻炼自己,二个就是因为战争,他想要早点强大起来。
在首都星的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见到战乱的影子,即便是从星网看到了视频照片,说一句好可怕,天哪,怎么这么残忍,我要去打死那些人之类的话,也没有亲眼在战场上所见到的画面来的真实和冲击。
那里,空气都是铁锈的味道。
入眼的都是残肢断臂,褐色的土地能染成红色。
听到的都是将士们的伤痛呻吟,民众的哭泣,那些亲人的悲鸣。
那是真正的,能让心志不坚定的人,害怕,退缩,恐惧的地方。
可也是这样的地方,常年都有那么一群人驻扎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