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听谁的,只要是他没做坏事,那就行了。

更何况,云老先生当初鼎盛时候离开京城,不正是因为想要皇上安心吗?

这么多年,除了这一次自己的孙女儿受了委屈,皇上可曾收到什么消息是老先生让您去做的?”

皇帝的脸色渐渐地平静缓和,皇后笑起来,

“当然了,臣妾心里也清楚,您其实也并非是忌惮这些。

只是从前外戚干政,您怕江山不稳,苦了百姓。”

“这话,你倒是说对了。”

皇帝轻轻地哼了一声,道:

“如今谢氏瞧着倒是纯良,能够在那臭小子最不堪的时候选择与他有婚约,也从未瞧不起过那臭小子,的确是个好的。”

“当初若棠救了臣妾,这么多年也不曾对臣妾提出过什么要求。”

皇后看向皇帝,道:

“皇上可还记得京城中有一个乌衣巷?”

“似乎是,从前的难民在经过天灾后聚集的地方,贫困异常,也不好处理。”

皇帝皱眉,

“皇后怎么说起这个了?”

“皇上从前觉得,这乌衣巷的都是穷苦百姓,即便是想帮,也是帮不了多少。

朝廷也没有那样多的赈灾粮,能够将他们留在京城,已经是恩赐。

可如今,皇上兴许是不知道,乌衣巷早就已经不是从前的乌衣巷了。”

皇后的声音缓缓又温和,

“如今的乌衣巷,有人砸了数万两银子,将那些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能够去念书。

又找了人去种植桑树林,还有教如何养蚕的,如何抽丝的。

就连做绣活,卖给谁,这些都已经逐渐成了规模……

咱们京城从前最差的地方,如今也能够自力更生起来。

臣妾觉得有意思,也叫齐嬷嬷在出宫的时候去瞧过,那地方和从前截然不同。”

第221章 不求回报者太少了

“数万两,这愿意帮乌衣巷的人,倒也是个仁义之人。”

皇帝也很是意外这些年京城的问题竟然得到了解决,也不由得赞叹点头。

“皇上可觉得,这帮乌衣巷的人能得到什么吗?”

皇后问道,皇帝笑出声,

“这事儿不曾宣扬过,朕若不是从你口中得知,还并不知晓这些。

加上已经这么久了也不见有其他索要回报的行径,所以,这个帮乌衣巷的人,还真是称得上一句高尚。”

皇后又道:

“那皇上,您可否觉得,这个品德高尚不求回报的人,会不会是一个阴险狡诈之徒?”

“皇后说这么多,又是何意?”

“皇上,愿意对乌衣巷伸出援手的,正是若棠。”

皇后看着皇帝的神色变化,道:

“这件事儿,她甚至也不曾跟臣妾说过。

齐嬷嬷去打听过,是当初若棠身边的那个账房先生被云夫人赶出去后没了生路,无奈之下求到了若棠的身边。

若棠去了乌衣巷后,给了这位账房先生足够的银钱和权利,甚至连妻子生病的大夫、账房先生的女儿的先生,都是若棠一手操办。

加之前些日子京城闹的那些流言,若棠特意给了乌衣巷一个女子银钱,安排她离开了京城,免受流言蜚语之苦。

那女子和账房先生是知道感恩的,给的多出来的银子,也都用来分了一些给每家每户。

若棠去找账房先生的时候,那些人全都出来了,只是感谢了若棠,若棠自己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无功不受禄,这才提出了要帮乌衣巷。

她从未想过从乌衣巷得到什么,却因为对方的夸赞而去做出此举,皇上难道还担心她往后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皇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皇帝也沉默了下来。

皇后声音越发的柔和,靠在皇帝身边,道:

“君子论迹不论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