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魏修晏摆摆手,不置可否。

长寿心满意足地去厨房取香菇酱了。阿郎关心何郎君,而自己,只惦念香菇酱。

魏修晏在书房中坐了一会儿,忽觉有些烦躁,瞧见桌上的紫檀楠木镶金的小盒子,便不自觉打开去瞧。

杜时笙于厉坛之上遗失的那只趴卧的小胖兔子,当当正正的在盒中放着。他又拿起自己系于腰间的那只立着的兔子,将两只放在一起。

“不离不弃,莫失莫忘。”魏修晏对着两只兔子看了一会儿,起身换了一身仆从的装扮,戴上帷帽,从魏府的西角门出了府去。

他一路走至京郊曲池坊那座被火烧了半边的宅子,径直从侧门走了进去。

宅子未被烧焦的一侧,似是一个院落,但已荒废多年,杂草丛生,已看不出原本种了何种花草。那株硕大的海棠树,仍旧是半边枯萎,但那未死的半边,却似枯木逢春,新抽出了不少绿枝,和着月光,还能看见朵零星的海棠花骨朵儿。

看着这几点意外的勃勃生机,魏修晏面上柔和了不少。

他摘下帷帽,站在院中,又瞧着那花圃驻足片刻,摸了摸腰间的泥兔子,才转身去了烧焦的那半边宅子。

在一根焦黑倒塌的廊柱下面,他打开了一扇地上的小门。原来,这是一个小小的机关,打开之后里面有一个两尺见方的小格子。

那格子当中,放着一块石头。

魏修晏眸中闪过一阵惊喜。他拿出石头,从石头中间,抽出一张字条。

原来,这石头并非真正的石头,而是一个用来伪装成石头,用以传递书信的工具。

只见那纸条上写着:口供已拿到,即日便启程去戎城。

魏修晏将那纸条紧紧攥在手中,眸光闪动。过了片刻,他点燃一个火折子,迅速将那纸条烧毁。

随后,他戴上帷帽,快步走出了宅子,步伐急促而轻快。

明月清晖,洒在这静谧的宅子中,竟是一层柔和的光晕。

**

这几日,清欢小馆忙碌异常,即便孙阿婆也在此帮手,几人仍旧每日累得腰酸背痛。

但是,当杜时笙抱着钱匣子数钱之时,又觉心满意足得紧。

算上大理寺奖赏的十两纹银,阿娘的镯子就可以赎回来了,杜时笙眉眼弯弯,默默地笑了。

就算手头紧些,她也不想阿娘的镯子在当铺里孤零零地放着,明日,定要赶紧将镯子赎回来才是。

这日晨间,杜时笙去陈记肉铺订肉,一路上,总觉哪里有些不对,四下张望一会儿,却又找不到任何异样。

就在她即将踏进肉铺之时,眼角余光瞧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身影在巷口一闪而过。

虽是很快,但杜时笙仍是认了出来。那人是是张六郎,因是结了怨的,杜时笙便格外注意一些。但奈何他躲闪的太快,只瞧见了一个背影,他旁边还有一膀大腰圆的身影,似是一起。

杜时笙不

知到底是不是他二人在跟踪自己,但却在心内默默记下,张家最是小肚鸡肠,此前煎饼摊子的事情,害他家赔了本钱。只怕,现下自己开了食肆后他们会伺机报复,日后要格外小心才是。

“杜娘子来买猪肉?”陈记肉铺的掌柜笑呵呵地出门迎接杜时笙。

葛萨的肉铺没有猪肉,猪肉忠实粉丝的杜时笙,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陈记的猪肉,价格公道又新鲜。

因为这几日清欢小馆实在生意火爆,杜时笙成了陈掌柜这里炙手可热的大客户,他对杜时笙也格外热情心。

杜时笙不知本朝对于红烧肉的接受程度如何,便只订了一百斤来小试牛刀。

临走时,杜时笙又见到门口几只筐子中,似是装有很多猪脚,她好奇道:“陈掌柜,这许多猪蹄放在此处做什么?”

陈掌柜微一摆手,说道:“送给乡下亲戚的,这东西除了科考前抢手些,平日里极少有人买,恰巧今日乡下亲戚来串门,给他们一并拿回去了,白白扔了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