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谦的归来如同一阵清风,抚平了众人焦躁不安的情绪,重新点燃了团队的斗志。

然而,当晚的餐桌上,林知远的状态却让所有人的心再度揪紧。他坐在桌前,眼神失去了往日的灵动,变得空洞而呆滞,仿佛灵魂被抽离了身体,只剩下一具躯壳。他木然地用勺子舀着碗里的粥,动作僵硬而重复,却始终没有夹菜的举动。粥碗早已见底,空勺在碗中划出无声的轨迹,他却浑然不觉,仍旧一下一下地舀着,仿佛陷入了一种无意识的循环。嘴角溢出的米粥顺着下巴滑落,沾湿了他的衣襟,他却感知不到,毫无反应。

在孙学谦被带走的十五天里,林知远在神经过载的边缘强行保持清醒,以惊人的意志力支撑着团队的重担。然而,这种超负荷的运转早已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与精神。如今,孙学谦平安归来,林知远终于卸下了肩头的重压,却也失去了支撑的力量,再度陷入痴傻状态。这是他身体本能的自我保护,却也让人心疼不已。

众人注意到副组长的异常,纷纷放下碗筷,眼中满是担忧与不安。周婉清的眼眶微微泛红,忍不住低声说道:“知远他......怎么会这样?”

孙学谦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温和却坚定:“大家不要慌。既然知远曾经清醒过,就说明他还有恢复的可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慢慢恢复。”他的话语轻柔,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让众人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饭后,众人合力为林知远擦拭干净,小心翼翼地将他扶到床上。周婉清为他盖好被子,轻声说道:“好好休息,我们都在。”林知远依旧毫无反应,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神情呆滞而麻木。

夜色渐深,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的地板上,映照出一片宁静的银白。房间里的气氛沉重而安静,众人守护在林知远身旁,默默地祈祷着。

1955年9月27日,星条国西港口,海风依旧裹挟着咸涩的气息,吹拂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天火小组的六名成员再次站在甲板旁,手中紧握着那张回国的船票,目光坚定地投向远方,等待着归国船只的到来。

尽管经历了多次行李搜查和资料扣留,尽管屡次接到匿名电话的威胁:“你的船可能永远到不了东华国。”他们依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回国的决心。每一次搜查,他们都坦然面对;每一次威胁,他们都一笑置之。因为他们知道,任何外力的阻挠都无法夺走他们的信念。

孙学谦站在最前方,神情冷峻而坚毅,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林知远被陆修文和王天宇一左一右搀扶着,站在组长身旁。尽管他依旧清瘦而虚弱,但发丝被梳理得一丝不苟,衣着笔挺整洁,显然被悉心照料得很好。周婉清站在他们身后,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始终没有让泪水落下。赵明辉守护在众人左右,目光如炬,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终于,远处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艘银白色的钢铁巨轮,缓缓驶向港口。天火小组的成员们彼此对视,眼中闪过难以抑制的激动。他们知道,这一刻,他们等待已久。

“回家吧。”孙学谦低声说道,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力量。

众人默默点头,握紧手中的船票,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星条国的特工们早已悄然渗透。他们以各种身份伪装自己有的扮作普通乘客,有的装作忙碌的船员,还有人乔装成一脸疲惫的商人。他们分散在轮船的各个角落:有人在甲板上漫不经心地徘徊,有人在船舱内假装巡视,还有人混在人群中,暗中监视着天火小组的一举一动。

曾有星条国的军方激进势力放言:“天火小组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宁可枪毙,也绝不能放走!”然而,迫于两国谈判、国际关注和公众舆论的压力,星条国暂时无法采取极端手段,只能以最隐蔽的方式派遣特工进行监视和跟踪。他们的目标不仅是窃取天火小组的研究资料,还要尽可能阻碍他们顺利回国。

夕阳的余晖洒在天火小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