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家都在忙着秋收,人人脸上都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雨水少,没有发生洪涝,收成比以往都高了不少。
也有例外,老纪家。
当初老纪家的人都挨了杖责,唯独一身肥膘,什么也不会的纪高尚。
不懂种庄稼,更怕累。
田里的水稻放任不管,稗子长得比水稻好。
这会儿该收获了,老纪家人,除了断了肋骨的纪娇娇,其他人都好的差不多,全被纪福赶去田里。
纪春生看着田里繁忙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们家没有田地,眼看着别人家都能吃上白米饭了。
纪年道,“不用羡慕别人,咱们有船,每天多跑两趟,什么吃的买不到?”
“你不懂。”
作为一个农民,田地乃是生存之本,以前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倒没觉得有什么。
现在一想,他爹娘这是要他一家死啊!
这一段时间,纪春生心里都不得劲儿,叹一声多了。
纪月纳闷儿,问了纪年才知道。
她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羡慕别人有田。
在现代,很多年轻一辈的农民,家里的地都荒着,不愿意种,可他没地还愁上了。
想要种水稻也不是不可以,他们门前的地虽然都是旱地,可靠近水源,只要在水稻灌浆的时候不干了水,也是可以的。
纪月将自己的想法说给纪春生听,很是高兴,高兴过后有些失落。
“水稻都是种在田里的,哪有旱地种水稻的。”
“有什么不可以有些地方山坡上还种水稻呢。靠近泉井那边,有一大片都开始淌水了,冬天蓄了水,开春用来种水稻还是可以的。”
纪春生被说动了,那块地可不小,捯饬捯饬差不多有两亩地。
两亩地收个千把斤粮,也够他们一家吃大半年了。
可以种田了,纪春生立马有了精神,得空就去弄他的田。
秋天山上很多山货都成熟了,特别是山药。
野山药炖汤软软糯糯,比家养的好吃。
以前她有幸吃过一次,再也忘不了那个味道。
在龙吟山跑了这么久,哪里有什么,她心里门清。
时候差不多,带着纪年拿着铁锹,一人背着一个背篓进了山。
秋天干燥,菌类少了,偶尔能遇上一些长在干树枝上的干木耳。
大的也才小半个掌心大,但是泡开了大呀,纪月都没放过。
野百合也到了挖采的季节,一个个黄白黄白的,肉瓣比春天那会儿胖。
山药没有人挖过,顺着一根藤挖下去,越挖越深,山药也越大。
有些手臂粗,扁扁的,坑坑洼洼。
一棵挖完,都有小半背篓。
途中遇到有野兔野鸡出没的地方,纪月随手撒了一把米药。
这些米药都是她自己做的,古墓师傅的医书看的差不多了,这几个月来,除了偶尔给村里人看诊,就研究药物。
古墓师傅留下的东西好,越用越少,抓野鸡野兔,用这些好的感觉有些浪费。
不知道是纪月运气好,还是她制作的米药,药效好,每个地方都有收获。
最后,收获了八只野鸡,四只野兔。
被大自然蕴养了两季,又肥又壮。
这次进山收获满满,兄妹俩差点没弄回去。
回到家,纪月迫不及待的整理今天的收获。
纪念自发的去厨房里准备晚饭。
在别人家一般都是女人做饭,在他们家做饭的主力军成了纪年。
平日也只有纪月心情好,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她才会下厨。
先将野兔和野鸡关进笼子里,一会儿药效过了,没注意跑了,那就白忙活一场。
半背篓的山药,半背篓的百合,还有小背篓的木耳。
一些秋天采收的草药,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