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元五年元月,储秀宫里的皇后终于在怀孕十二个月后诞下了小公主。
小公主的出生让大周的皇帝很是高兴,不仅降低了赋税,更是从宫中的府库里拿出万两银钱散给京城的乞儿。
寒冬腊月里挨饿受冻的乞丐们纷纷向宫中的帝王和公主感谢,虽然在腊月的时候,帝王已然从府库中拨出万两白银开设粥棚为他们提供一碗热粥。
幼薇生产的时候很害怕,一直觉得自己可能会倒在这一关,这孩子迟迟不出生不就是因为要给她点磨难吗?
只是生产的过程却是出乎意料的容易,用徐嬷嬷的话来形容那就是瓜熟蒂落,小公主懂事着呢。
沈元晦给他们的女儿取名为讷,沈讷。
幼薇觉得这名字文绉绉的,便是给女儿取了个乳名叫方方。
这个乳名惹得沈元晦傻眼,哪有这么给孩子去乳名的,难不成日后大周的臣民称呼他们的公主为方方公主吗?
他们的女儿会很方的。
不过幼薇却是坚持,理由是我是孕妇你得听我的。
拗不过他的皇后,沈元晦很快就想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给自己的女儿想一个封号。
最终选择的是静安。
希望自己的女儿日后岁月静好,喜乐安康。
朝臣们对于出生才五天的公主便是有了封号这件事颇是不满,这要是小皇子也就罢了,偏生只是一个公主,怎么就赏赐封地和封号了呢?
沈元晦却是并不搭理。
朝臣们是习惯性上奏疏,好像一天不参个把人,这日子都没法子过似的。
他作为帝王,不能总像是先帝那样躲开不闻不问不听不恼,他得把这江山坐稳了下去,所以还得劳心劳力。
静安公主满月的时候,命妇们进宫朝贺,康王妃也是牵着自家的孙子,“瞧瞧公主好不好看,喜欢吗?”
有了孙子后康王妃不再像之前那么折腾,起码不再是那么折腾幼薇,根据翠珠打探来的消息,那是因为康王妃在跟世子妃还有其他两个儿媳妇斗法呢,心力憔悴哪来的其他力气再跟储秀宫斗?
这会儿忽然间来了这么一句,幼薇觉得康王妃另有深意。
她笑了笑,没有搭理,只是赏了那小堂侄一个琉璃珠子。
倒是翠珠瞧明白了什么,待命妇们离开忍不住抱怨了句,“我看康王妃还是不死心。”想着让自家孙子尚公主,日后再风光一把。
幼薇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她不死心就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日后的事情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康王妃毕竟曾经距离皇后之位不太遥远,当初先帝未尝不是不能兄终弟及。
然而最终还是沈元晦当了皇帝。
她今天不是赏了康王府的小公子一颗琉璃珠子吗,听说康王妃现在可是有三个孙子呢,回头看那些小孩子争抢一番不也是挺有意思的?
一把年纪还不死心的康王妃,她哪里去管那么多。
康王妃的确是还不死心,她曾经在卫皇后去世后多年主持宫中内宴,过足了瘾。
倘若当初自己的儿子能够被先帝过继,自己可就是太后,到时候谁还敢在面上恭维背后说她出身卑微?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被沈元晦和李幼薇给破坏了,她就是不甘心。
尤其是在小公主出生两年后,储秀宫始终没有再传来消息的时候,康王妃的心思又是活泛了。
沈氏一族的江山终究是要沈家的儿子来继承,宫里头那两口子没有一个儿子,将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自己的孙子里挑一个和静安公主婚配。
这样的话,自己的孙子不管怎么都能成为帝王,而她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太皇太后。
对于这样的事情,康王妃还是很满意的。
她想了又想,觉得得先去找王爷进宫一趟,可以让王爷跟沈元晦定下娃娃亲,这样就把这皇位拴在了自己家。
想到这康王妃有些激动,她连连放下手中的孙子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