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推出这一政策没几天,先后就有七个公社踊跃的前来借土豆种子。
与之同时,黄家庄的领头效应起来了,再加上叶英要在县里头建厂,届时会大规模收购土豆的消息传出来。
整个县委大院都在忙着收土豆借土豆。
十分的热闹。
郑县长也忙得灰头土脸,县委的人手不够,他这个县长也得过来帮忙。
土豆上面本就裹着一些泥巴,偏生如今天气干燥,空气里都是灰尘,郑县长是一嘴的土腥味,喝了口水这才缓过劲来。
“牛书记呢?”
“去帮桥头滩那边的老杨头耕地了。”
老杨头两个儿子都牺牲在解放前。
家里的小三又永远的留在了朝鲜那边。
如今公社里都算工分,老杨头能干多少活?
郑县长叹了口气,“老人家讲公平不搞特殊,可咱们不能就这么由着他的性子来啊。”
这让秘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是。
之前牛书记倒是提议过,从县里的财政拿出一些钱来,给这些有困难的烈士家属帮扶。
可您不是没同意吗?
现在倒是说起了场面话,秘书心里头嘀咕着,觉得这还是面子工程。
郑县长压根没注意到,“等牛书记回来了你跟他说声,我俩开个会。”
秘书傻眼了,郑县长这是要动真格?
……
三月底的时候,陈先生带着两个工程师姗姗来迟。
他来的有些不凑巧,当时叶英不在黄家庄。
曹秀芬解释道:“那边出了点事情,英子过去处理。”
不算啥大事,但出现之后就挺恶心人的。
对岸的付常德告诉叶英,那边双河公社的私底下搞借贷。
县里头发行了公债券,本意是为了让县里大部分人通过种土豆多从地里刨出点吃的好度过眼下这年景。
可谁知道,就出了幺蛾子呢。
宁县不大不小,一些距离县城远的觉得辛辛苦苦一天去县里头拉土豆,倒不如跟周边村子直接合作。
不就是借二还三嘛,其实也不要紧。
原本县里头定下的公债券是1.1,从双河公社开始搞出了1.5,而这股妖风邪气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2.0。
县里头做担保,本意是为了老百姓考虑。
现在一下子出现了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关键是因为双河公社搞出的1.5,原本把土豆卖给县里拿到公债券的农民也有来闹事的。
牛书记在县委大院安抚群众,而叶英则是跟着郑县长去了双河公社那边。
出现这种事情,郑县长脸上不光彩,阴沉着一张脸活像是被人欠了八百十万。
倒是叶英,神色还算平静,看着车窗外的大片农田。
原本绿油油的小麦被锄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刚冒出头的土豆秧苗。
“出现这种事情很正常。”
叶英笑了起来,“我听说,当初志愿军入朝物质短缺,也有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后来那些人都被国家处理了,对吧?”
郑县长倒是听说过这件事。
“可咱们又没拟定什么法律。”
国家整治那些商人,情有可原。
县里头想要收拾双河公社,可不太好办。
“好说。”叶英从车上下来,看到站在那里的双河公社的刘书记,她笑着继续说道:“简单的很,谁不按照县里的法子来办,回头我们的副食品厂就不收谁家的土豆。”
刘书记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郑县长听到这话反应过来,难怪叶英非要跟着过来呢。
不过既然都说这话了,他还是配合着叶英唱戏,“那万一人让其他村民帮着卖呢?”
“那最好别让我发现,不然帮凶也要倒霉,我就这点臭脾气,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
公社书记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