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拿不准。只是当初帮着苗花姐研究花样时,找了许多资料来看,对一些针法有点印象。

“我们祖辈上就是从苏州那边搬过来的。”

徐立川恍然,“难怪啊,不过这绣工真不错,是能卖出些好价钱,就是这布料小了点,要是大块布料上刺绣,说不定还能去广交会上卖给外国人呢。”

外国人对东方的传统工艺很是喜欢,洪山外贸去年一个经营大项就是编织工艺,尤其是那些细柳条、桃枝编的果盘,卖得价钱贵不说,国外需求量还大。

真搞不懂那些外国人怎么想的,偏生喜欢这玩意儿。

徐立川觉得,这刺绣那些外国人也会喜欢。

长缨笑了下,“我也觉得,这倒是个可以发展的项目。”

村子里穷,除了阿秋没几个人下过山进过城,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

“不过做刺绣毁眼睛,尤其是你们这连电都没有,这可不成。”

邹光明听到这话觉得不太好,这要是从县里铺电路,那得多少钱啊。

县里真没这款项。

看着脸色不好看的郁南县革委会主任,长缨也没跟他兜圈子,“从县里扯电线太麻烦,而且电费对寨子里的人来说都是负担,与其大老远的扯电线,不如自己发电。”

邹光明忽的想起了什么,“您是说那个沼气池发电?”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主角的名字都出自主席的诗词!

毛爷爷生日快乐啊,本章当然要发红包庆祝啦

另外有奖问答,奖励第一个猜出另一个名字出处的同志,注意审题哈(应该有人能猜出来哈,别让我冷场)

第126章 蔗糖

沼气池发电那可是长缨的看家本领。

在她来到郁南县前, 邹光明特意打听了下这位新领导,这年头信息交流不畅,以至于打听到的消息不是很多, 但沼气池这个他的确知道。

在报纸上看到过。

阿秋有点懵,沼气池是啥?他听都没听说过。

电他是知道的, 他每次进城跟人换东西都看得到,县城里有电,可明堂了。

可惜他们没钱, 用不上。

长缨笑了下,“沼气池发电也得看条件,高山寨这边粮食种的少,也没什么玉米秸秆, 那是搞沼气池的最佳原材料。”

邹光明有些着急,“那树叶和草不行吗?水稻秸秆也行的吧?“

人看到希望后不免会产生更大的期待, 如果能解决高山寨的用电问题,他这个县革委会主任觉得自己起码尽到了一些义务, 就没那么对不起这里的群众。

“邹主任是这样的,也不是不行,不过高山寨这边情况特殊了点, 我们主任的意思是要因地制宜的发展, 咱们过来的时候看到这边有河对吧?”

这个阿秋懂的,“有的, 那是我们的母亲河。”

他们用的水都来自那条河。

“你们可以发水电,和沼气发电没什么区别。”

水电?

这个邹光明倒是懂得, 水电站嘛。

南方水资源多, 用水发电倒是常态。

只不过这都是在大江大河才建造水电站,还是第一次听说可以在小村庄搞这个。

“徐秘书说的是, 高山寨这边地理位置偏僻,就算是扯了电线过来,其实对他们也是用电负担,自家发电才是最好的选择。”

长缨看着邹光明,“邹主任,回头我让徐秘书协助,你把咱们郁南县的情况摸清楚,能沼气池发电的就沼气池发电,可以利用水力的咱们就建个小型的水电站,争取让郁南县的群众都能用上电。”

其实用电问题到二十一世纪也没完全解决,不过那时候有国家电网不计成本的去搞。

眼下嘛,长缨不打算给国家电网出难题。

她牵头来搞就是了,来到平川地区她真正意义上为这方土地的百姓做的事情,那就是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