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岸的。”
长缨走之前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黎老二翻译给家里人听,引得家里一阵反响,“她一个女娃娃,说的话能当真?”
“怎么不当真,这是咱们市的领导。”黎老二认真的解释,“我之前就见过她,拉她去招待所还给了我一块钱呢。”
对于工厂的工人来说,一块钱还不到一天工资。
但对于世世代代在船上讨生活的船民来说,那是巨款,能够让他们省吃俭用生活一星期。
黎老二又跟家里人说起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实际上他知道的并不多。
但总比这些生活在船上不与岸上互通消息的人强一些。
长缨回去的时候沉默不语,安静的让随行人员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穷的地方太多了,船屋那边的问题一时间也解决不了啊。
关键是谁敢打包票说来解决这个问题?
平川市可不只有一个船屋村,这边黎家船屋村,那边还有张家、陈家呢,大大小小十几个,想要把这些人都弄上岸,这可不容易。
大工程,就算是领导想搞,也得掂量下市里的财政允许不允许呀。
“市里的晒盐场不是觉得原本的厂址小,想要挪换新厂扩大经营规模吗?”
李秘书连忙点头,“是有这个打算,您的意思是……”想要把老厂房留给这些船屋群众?
长缨的确是这个打算,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她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回头开会再讨论这个问题的可行性。”
远离海湾海腥味也早已经散去,但那随着海水波动的船屋却钉子似的扎进她的脑子。
弄堂逼仄,家属院狭小,但到底还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这群海上漂泊的船民,却连一方安稳天地都没有。
总要解决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船屋一节参考《大大扶贫故事》里的连家船民
第132章 出路
人刚回到革委会大院, 就有人热络的汇报消息,“钱副主任去第一造船厂那边了。”
第一造船厂早晚会出事。
林厂长想法子让那些被关押的工人家属们来这里闹事,可长缨也从来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迅速地予以还击。
虽说利用工人家属们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但是眼下的斗争她所求的可不就是一个结果吗?至于过程, 长缨从来也没把自己标榜为道德君子。
“知道那边具体情况吗?”
“听说是林厂长嫌工人家属们闹事烦,就要把那些工人给开除了,这惹恼了工人家属们, 他们把林厂长打了一通,气得林厂长非要把这些人全都抓起来,这不公安局那边接到报警,刘局长就过去了, 又怕闹出大事来原本是想要请您过去的,您出去考察, 钱副主任就跟着过去主持大局,倒是稳住了局面。”
钱副主任倒是和早前长缨共事的那几位同事有点像, 懒人。
必须得压着才会干事。
如果上面懒有作为,他能比上面更懒。
能做事就行,长缨倒也不会再多做其他无理要求。
问了下那边的情况, 确定钱有财能稳住局面, 长缨也就没再多问。
主任办公室的电话打到了晒盐场那边。
李秘书客气的寒暄过后这才声明来意,“傅主任想要来晒盐场这边看看, 不知道现在合适吗?”
这么客气,倒是让晒盐场的司厂长有点懵, “当然, 当然欢迎傅主任来指导工作。”
过去领导视察也就是提前通知一声,哪会这么好声好气的跟你商量?
今天这是怎么了?
市领导的事情司厂长倒是有听说过一些, 不过这跟他没什么关系,这个晒盐场向军区负责,和市里头关系不大。
等到长缨过来,司厂长也没想明白今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新领导来到平川没多久,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