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促进更多的就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

发展。

需要钱。

这是个麻烦事。

“钱的问题可以用别的法子解决,我这两天去市里的几个学校看了下,咱们市里的学校教学工作还没恢复正常。”

负责教育卫生的周昌平没想到自己这里先出了岔子,他脸上有些挂不住,“当初文化大……”

长缨直接打断了他,“那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不能总比问题归咎于几年前吧?这两年咱们市里也没有发展,77年底恢复高考,我也不问全省,就问问咱们金城市有多少人参加高考,又是有多少人考上了大学。”

周昌平数据倒是张口就来,“参加高考的有三千六百五十一人,一共录取了有二百多人,有几个家庭经济问题好像没有去报到。”

长缨听到这话皱起眉头,“参加高考又没去报到,这岂不是耽误了别人读书?”

“也不能这么说,这也是凭本事考上的学嘛。”

“但名额就这些,不去上就白白浪费了名额。当然我知道,既然去考试自然是想要去读大学的,只是家庭经济不允许,这种情况咱们总得想法子解决。”

周昌平苦笑,“您说的问题我也知道,可是咱们市就这么点钱,现在让教育卫生局拿五万块都拿不出来,学校要重修,医院也得再建,这些都要花钱,可没钱能咋办?”

还不就是穷吗?

因为穷,一些中小学校园都成了危舍也得继续用。

因为穷,哪怕是考上了大学却又出不来那生活费只能选择放弃。

他也没法子呀。

“咱们现在不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吗?”长缨安抚周昌平的情绪,“老周你别着急,读大学是个大事,咱们现在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学校医院的重建,咱们一一解决。”

“怎么解决?要不傅主任你给个法子?”周昌平不是为难人,他知道这位领导跟之前那些不同,可现在没钱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啊。

“大学的话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咱们市里可以拿钱资助他们读书,回头毕业后安排到市里工作慢慢还钱就行了,一个月五块的生活费一年也才五十块,翻了倍也就一百块钱,三个月工资怎么也就有了,还能还不上吗?”

政策从来都是在发展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国家助学贷款不就挺好?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啦

我去玩啦明天见

第211章 活力

周昌平从没想过这么一个办法。

他也不是没想过, 借给这些家庭困难的去读书,可自家还有孩子和老人,也拿不出那么多钱。

教育局这边也处处要钱, 公款是不能动的。

如今来个强势的领导倒也有好处,起码她不会驳了自己提出来的建议对吧?

“毕业后工作安排到市里吗?”

“这个可以跟学校那边先打招呼。”这不就是所谓的定向培养?

再者说就算不回市里也没关系, 把钱还了就行。

当然长缨更希望让这些人回来,“咱们这穷地方留不住人,所以才得想法子把人给留住, 也不留久了,三年总行吧?你觉得我这法子咋样?”

这办法当然是好的,现在大学生多金贵啊,毕业后也给安排工作, 只要考上大学可以说后半辈子不用犯愁了。

然而一分钱难倒这些学生娃。

“你的意思是,市里拨出专项资金?”周昌平的关注点还在钱上, 没有钱这一切都是空谈。

他弄不出来钱,或许这位领导可以。

“这个不麻烦, 不过你们教育局这边要辛苦点,我们现在资金没那么宽绰,只能救济那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 所以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长缨十分强调这点, 救济或者说救急真正需要的学生,而不是谁家沾亲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