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2 / 3)

未知手段,全球范围内递出高薪offer。

其实如果是一家空壳公司,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国家重新开始,薪水开的越高反倒越会让人提高警惕。

这时候成世宇当初领取任务奖励涉及的高端研发团队的作用就凸显出现,这所谓的研发团队十数人并不是联合作战,而是分别具备带队攻关难题的能力,背景介绍中各自都是领域中有些名气的技术大牛或者首席工程师。

在这样的基础下,成世宇广泛招徕的主要是给他们各自带队填充团队人才储备,同时未来还会有跟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划雏形。

坐进办公楼的大会议室中,成世宇也算是第一次跟整个团队成员进行会面,先互相舒适至少认认名字,并且聊聊一个有些严肃的主题。

重点探讨一下关于自建一套底层框架的可行性。

或者说,在成世宇已经默认可行的当下,制定出详尽具体的执行方向。

第158章 头脑风暴

能容纳三十人的会议室位置坐满, 还有员工在从外面推着转椅进来,一时间会议室真称得上满满当当。

成世宇面前摊开着笔记本,等到所有人到位, 作为跟大多数人的初次见面, 她先简单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露出了有些微妙的笑容,“虽然我也会觉得这个环节有些奇怪,但为了方便我跟大家快速熟悉起来,大家简单进行下自我介绍吧, 包括岗位和工作方向, 当然如果你想要分享更多, 比如兴趣爱好、甚至是梦想, 我们也同样欢迎。”

大老板要求也算合情合理, 在座的各位便顺着成世宇手势方向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绝大多数都能进行较为流利的英语交流, 或者至少能够在专有名词用英文强调方便成世宇有所记忆。

坐在这里的就是目前德尔斐团队全部成员,成世宇发现或许是因为公司位置,哪怕还没有在当地进行大规模招聘,也有大致五分之三的成员是华人或至少华裔。

在之前全是对高级人才海外招聘的情况下,这个比例已然不低了。

也挺令人感慨的,据成世宇了解到的情况,这个国家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并不占优、想要发展却技术处处受限。

但实际上这个群体显然并不缺少技术人才。

不过这些想法只是在成世宇脑海中一闪而过,她对每个人都有了初级印象, “在未来半个月我会一直在公司,希望也能跟大家尽快熟识起来, 整体工作安排还是依旧由何总工牵头。”

今年四十岁的何艺堃并不是技术团队中年纪最大、经验最丰富的,却是各方面综合能力最高的, 被成世宇直接定为德尔斐公司总工程师,也是之前跟成世宇联系最多的人。

“目前绝大多数试验设备已经齐全了。”何艺堃之前找成世宇最多的事,就是汇总了一批又一批设备清单,跟老板汇报又要支出一笔又一笔钱、出差去各国采购设备。

核心团队成员之前工作不是在北美就是在欧洲,各自有人脉和门路,对于采购设备轻车熟路,甚至很多不会轻易获批的机器也能运作一番。

“包括光刻机?”成世宇听着对方汇报,翻看着手中档案夹里的机器名录,在看到先进型号时跟何艺堃确定。

“当然,那是必不可少的。”何艺堃予以肯定,并表示这确实是市面上荷兰最先进的光刻机。

对于制造芯片,光刻机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自研光刻机技术如此重要的原因。

何艺堃口中的“必不可少”却是对于德尔斐未来光刻机研发来讲,因为制造芯片的光刻机本身也需要用到大量的芯片,才有可能实现人机交互、智能制造。

作为世界上复杂性、精密度数一数二的机器,从0到1才是光刻机设计生产运行的最困难部分。并且哪怕说是市面上最先进的光刻机,荷兰为了保证自身技术的绝对领先,内部也绝对有不少于两代后的更高精尖设备。

在其他国家看似技术突破快要赶超时,就会放出下一代机器,以保证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