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凌云无语,也不知道该说这个吕青青傻,还是精明。

说她傻吧,还能躲三年,说她精吧,这么信任楚夕,俩人也没认识几天,就把嫁妆钥匙给她了。

看着楚夕把箱子打开,只见里面也没放多少东西,有些衣裳,字画,最多的就是书,还有一封信。

楚夕没有先看信,而是把信递给了盛凌云,她好奇的那些箱子里的书去看,因为书上的文字奇形怪状,似乎认识又似乎不认识。

“啊依骨,偶哈呦,库你急哇,阿里呀多……这,这是倭寇的书……”

再翻看几本,有《三字经》《论语》,汉字还有各种符号,就算是楚夕再笨,也能看得出来,这是倭寇的字符,画的跟偏旁部首似的。

“怎么回事?吕秀才也是倭寇吗?这里有倭寇的书,还有字符,似乎是用来教学生的,倭寇在宁州办学院了?”

此时盛凌云已经把信件看完,并且为自己看到的真相,触目惊心。

“贼心不死的倭寇,打不过大梁,就想办法渗透我们的文化,还派人鼓动造反,整个吕家村的人都是叛徒。我这就写信给戚将军,踏平吕家村,抓住狼子野心的倭寇,五马分尸。”

第200章 嫁妆是证据

看着盛凌云这么气愤,楚夕拿起吕秀才的信仔仔细细的看。

终于明白吕青青为什么非要护着嫁妆,并且交给她了。

吕秀才的死不是意外,而是被人谋害了。

八年前,吕青青的父亲吕一竹,参加府试再次落第,心里正郁闷,他的祖父则告诉他,家里不能供应他了。

养活他那么久,又给他娶妻生子,是时候回报祖父了。

吕一竹也深感自己学问不够,考不中举人,于是在吕家村的学堂里教孩子们读书。

教着教着,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他发现他教的教材跟自己在宁州学堂学的不太一样。

祖父这才告诉他,他们整个村子都是倭寇的后代,将来总有一天是要回去的,为了回去适应社会,他们不能忘本。

被洗脑的吕一竹兢兢业业教了两年。

这一年,吕一竹的同年盛凌云的叔父盛秋t寒来找他了。

本来是想告诉他好消息,盛秋寒此时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侄子盛凌云考中了举人,想跟吕一竹商量一下儿女的婚事。

谁知来到吕家村,却发现了吕家村的秘密,狠狠怒斥了吕一竹。

他本是大梁人,怎么能学倭寇的学问,即便是倭寇想来大梁定居,也该是他们融入大梁,学习大梁的学问,成为大梁人。

且不说他们能不能回倭国,只是这种行为就证明了,他们其实想蚕食宁州的心。

刚开始是吕家村,接着是宁州,再然后是大梁,以兵不见血刃的计谋把大梁变成倭国,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一旦他们的计划成功,吕一竹就成了倭寇的帮凶。

一语惊醒梦中人,吕一竹虽然身上留着倭国人的血,可他从小受的教育是大梁的教育,忠孝礼智信,忠排在第一位。

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搜集这些证据,原本打算举报给当时的宁州知府的。

倭寇又来侵略小渔村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的宁州知府无能,称病请辞回了老家,朝廷又派了一个人来当宁州知府。

抵抗三年,死在宁州。

盛凌云接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吕青青的嫁妆里,其实就是吕家村人叛国的证据,盛凌云检查完之后,一刻都没有停,带着人马带着证据,连夜出城,去找戚柏松去了。

走的匆忙,也走的及时。

朦胧听到动静,赶紧起来看,就看到盛凌云已经带人离开,留下让朦胧保护楚夕的话,就走了。

“夫人,大人这是去了哪里?”

楚夕没有回答,反问她:“酒铺失火的原因找到了吗?”

朦胧点点头:“找到了,是人为纵火,我们在仓库和院子里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