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些人,浩浩荡荡的进城。
果然,没有糟,只有更糟。
一行人来到县衙门口,堂堂一个府衙,关着门也就算了,门上的灰很厚,旁边还有积雪,门前的鼓都烂了,也没人换。
盛凌云上前‘吱呀’一声把大门推开,尘土和残雪扑面而来。
“咣当”一扇门开了,另外一扇门还掉了。
楚夕重重的咳嗽两声:“这衙门也太不像衙门了。”
东方游也发愁:“县令不在,县丞也不在,衙门的捕快和衙役都是当地人,总得有个看门的吧。”
堂堂一县的衙门都破破烂烂的,朝廷的威严在这里几乎不存在。
盛凌云再次叹口气:“东方先生,写个告示吧。”
县令来了,只要是吃官饭的,第一时间来见面,开会总是要的。
东方游点点头:“我这就去写。”
楚夕也叹口气:“我们从偏门进吧,后面也不知道会不会更破败。”
楚夕带着朦胧,楚然进了后宅,两年没人住了,什么东西都是厚厚的一层灰。
县城偏远,县衙的宅子都挺大。
楚夕让朦胧先收拾出来一间屋子,让梅林休息。
她则从头转到尾,整个县衙的占地面积不小,前前后后好几个院子,以三堂为中轴线,除了最后一个院子供县令和家人住宿外,其他基本都各有自己的用处。
第42章 临济县新县令
古代的县令是当地的父母官,掌管着一方百姓的所有事物。
更是朝廷威严的象征,还有履行任务的职责。
小小县衙,五脏俱全,建筑风格非常有特点。
中轴对称,左右对称,左文右武,每间房都有匾额,用途一目了然。
从大门处便是长长的甬道,有监狱,有食堂,还有衙役们待的地方。
进了仪门便是六班,六班就是六部的缩小版,兵,刑,工,礼,户,吏,分别管着当地所有事物。
接着就是审案的大堂,大堂两边是资料库。
再往后是二堂,县令的两个助手,县丞,主簿分在左右,主管银子,税库和银库。
再后是内宅,东西两厢各四个房间,还有小厨房,正房,左右两个花厅,再往后就是后花园。
临济县再破落,县衙修得很大气坚固,除了有点脏之外,也没有别的了。
就在盛凌云带着众人把县衙的门打开,衙门的门口迅速聚拢一些看热闹的人。
“你们听说了没有,咱们县里新任的县令到了。”
“听说了,听说了,县令还挺年轻,就是不知道这一回能待多久。”
“估计咱们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谁都看不上,最后还不是便宜了王家。”
“没办法,谁让王家上头有人……”
盛凌云先让胡三刀把写着‘正大光明’的牌匾给拿下来,仔细擦拭了一番。
接着就看到东方游写了两张告示。
第一张:让县衙所有公职人员,明日都过来开会。
第二张:盛凌云新任县令要招募衙役。
东方游不但把告示贴上去了,还耐心地给大家都解读了一番。
地方县衙,除了县令和县丞是朝廷委派,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其他职员都是县令在原地选拔。
别看县衙里职位多,有可能一个人身兼数职。
当然,县衙里需要多少人,朝廷是有规定的,这个人数只能少,不能多,县令有一定的权限,但也仅限于当地。
这边告示刚贴出来,就有一位三十几岁,看上去邋里邋遢,浑身油腻的男子一路小跑,进了衙门。
“县太爷来了,哎呀,终于来了,属下可想死你了。”
盛凌云正在擦拭大堂的案几,就看到他跑到堂下,‘扑通’一声跪下给他磕了个头。
“主簿钱多,给大人请安。”
盛凌云翻了翻刚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