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原本并不稀奇,最近大雨连绵不绝,洛水暴涨,冲断了洛阳城内连接洛水两岸的天津桥,百官上朝下朝都需坐船。洛阳城外道路冲垮,来不及抢修,也在情理之中。

李存勖却将丧母的悲痛,发泄在负责洛阳城外道路的洛阳令罗贯身上,将罗贯逮捕下狱,准备斩首。

罗贯一向有忠直之名,政声颇佳,郭崇韬闻讯,连忙进宫为罗贯求情。

李存勖却指责郭崇韬结党营私,包庇党羽,君臣二人再次激烈争吵、不欢而散。

至此,郭崇韬在皇帝心中地位骤降,郭崇韬渐渐有了危机感,觉得自己再不努力挽回君臣关系,只怕前途堪忧。

想来想去,似乎又只有走皇后的门路。

可是,自从他上次建议皇帝打开内库赈济灾民,已经狠狠得罪了贪财好货的刘妙筠。

刘皇后已经很久未派宦官来跟他联络感情了。

就在郭崇韬彷徨无计之时,一位名叫郭从谦的伶人主动上门攀结,表示愿意认郭崇韬为叔父,并为郭崇韬设了一计。

“小侄有一计,圣上最近正在筹谋伐蜀,叔父不妨自请率兵灭蜀,若大功告成,叔父声望必定大涨,重获圣宠指日可待。不过,叔父切记,须建议陛下让太子李继岌担任伐蜀主帅,你任副帅。”

郭崇韬觉得此计可行,便在一次朝会时,主动向李存勖请缨伐蜀。

自从李存勖一统北方,南方各国纷纷称藩,唯有蜀国仍然自称皇帝,不肯向后唐称臣。

李存勖久欲伐蜀,再加上旱灾水患连年,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而蜀地富庶,若能成功灭蜀,必能俘获珍宝财货无数,缓解国内财政危机。

一听郭崇韬建议由太子李继岌出任伐蜀主帅,李存勖更喜,觉得郭郎这回终于懂事了。

当殿拍板定下了伐蜀大计。

大军开拔之前,郭崇韬与皇帝进行了一次密谈。

郭崇韬担心自己伐蜀带走朝廷精锐兵马,李嗣源会趁机拥兵作乱,遂为皇帝留下三条对付李嗣源的锦囊妙计。

857章 再次交兵权

郭崇韬给皇帝留下的三条锦囊妙计,分别是:其一,将出身代北的沙陀老将安元信,调离李嗣源麾下。

其二,命原晋阳衙内都虞候杨仁晸统领魏州军至瓦桥戍边,名为戍边,实为防备李嗣源。

其三,派监军宦官史承忠到镇州监控李嗣源。

史承忠一到任,便开始对李嗣源在镇州的军政进行各种干涉与调整。

他先是对那些在李嗣源麾下效忠多年的各级将领进行调查,声称查出他们违法乱纪的证据,然后上表朝廷,将他们或贬职、或调离岗位。

接着,再从下级士卒中培植和提拔自己人,上表朝廷将这些人擢升为中高层将领。

监军宦官的这一系列操作在镇州激起了极大不满与愤慨,每天都有将领跑到李嗣源府邸来诉冤抗议。

“大帅,再这样下去,咱们这些跟随你多年的将领,恐怕都要被朝廷犁庭扫穴了!”

“大帅,你不能再坐视不管了!你应该上奏朝廷,替咱们申诉冤屈!”

“要我说,不如直接杀了那姓史的阉人,让他变成死(史)阉人!”

……

李嗣源起初还用多年的威望劝解压服他们,后来干脆不再接见他们。

一日,府门外又吵吵嚷嚷来了一大群诉冤的将领。

李嗣源不准开府门,任凭他们在门外吵闹,坐在内院厅堂,自斟自饮。

院中枫叶似火,梧桐飘黄,秋风卷起满地落叶,宛若漫天枯蝶飞舞。

堂上红泥小炉,青梅煮酒,袅袅热气随着清酒醇香四溢开来。

嗣源手握白瓷酒杯,静听门外喧哗鼎沸,利剑般刚劲修长的浓眉如乌云低压。

一袭湖蓝裙角,秋水涟漪般迤逦而入,步履轻盈,身姿窈窕,熟悉的身影映入嗣源眸中。

清姿在他对面坐下,斜绾的发髻下,长发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