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2 / 3)

这个事。

这不就得了?!

一看赵向毅的这个样子,李问就知道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若不然也不会让朝廷那边一年拖一年,给拖了三年都不发粮饷了。

“你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是吗?包括在边关的赵大将军,他们一样都没有办法不是吗?”李问觉得赵向毅的想法很有问题,稍微一想,他就发现赵向毅的问题在哪里了,他一脸正色的说道,“赵大哥,我想你最好是要明白一件事,边关数十万将士并非是你一个人,不是你们赵家一家的责任。

粮饷发不下去的事,最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首先是皇上,然后是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是管理这个国家的财政,现在将士们的粮饷发不下去,户部尚书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

边关数十万将士守卫着大成的国门,保卫国家平安,有国才有家,因而保证这些将士们能够吃饱肚子,才能有力气和敌人对抗,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为将士们提供足够的物质,是我们大成每个子民的责任。“

包厢里有那么一刻钟的安静,两个人一时间都不说话。

赵向毅皱着眉头看着少年,他找不到理由反驳少年的话,因为他知道少年说的有道理

李问的手去握住这个男人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放软了语气说道,“我知道你们赵家世代为将,带着将士们在边关守卫国门,不管是将士们还是士兵们都很不容易。但是一些问题并非是出自在你们自己的身上,所以你们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他话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告诉这个男人,这个国家最大的是君王,君是君,臣是臣,所以这个主次要分清楚了。

其实也不难怪历代的君王都防备着给他打下江山的将军,这些人手握重兵,皇帝夜里能睡的安然吗?所以君臣相处之道,就是一门很值得去学习和研究的学问了。

只是自古以来武将们都没读过什么书,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会领兵大战,行事直来直往,谋略不如帝王、更不如朝中的这些肚子里的肠子都拐好几道弯的文臣们,因而往往武将们都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这些会耍朝堂的这些阴谋诡计里面。

远的事情他们就不先不说了,现在是要先说近的事情。

“所以这件事,赵大哥,让我来和你们一起想办法吧。”李问现在是要说服这个男人,并且认同他是作为他们一份子中的一个人,这样日后他要做什么,才能有人帮手。

办法自然是有的,事在人为,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只有不愿意去做事情的人。

想要弄到这么一大笔的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想要弄到这么一大笔钱,他们绝对不能以个人或者是赵家的名义,若不然皇帝一句你们敛财是不是想要谋反?就足以让人将他们全部的人都收监问斩。

所以这件事,他们还一定是要借助皇帝的手,不能引起皇帝的警惕和戒心,还要想办法得到皇帝全力的支持,所以这个事他需要回去好好的想一想。

正好皇帝想起了他,他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够顺势而起。他知道权势的重要,有权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比如现在的他直视一个从六品的小官,每天就只能在翰林院中修书和画小人图,他其实有时候也会觉得每日在翰林院中很浪费时间,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是必须要去经历的,所以一些事是急也急不来。

他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一个时机。

见到男人的眉心蹙着,李问的脸上露出了笑,抬起手去抚摸男人皱着的眉心,说道,

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吗?”

什么,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什么?赵向毅有点没听明白少年的话。

看他!李问一拍脑门,说道,”我是说,三个傻蛋一起想办法,好比你一个聪明人自己想办法的好。”

“不许你说自己是傻蛋,还有我也不聪明。”赵向毅说道。

“……”李问,好想打死这个人!谁给他一根棍子!

算了,就是有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