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1 / 3)

后皇帝又从六部中选了两名官员随同前去襄州,协助李六元处理赈灾一事。而此次随行的护卫队也不能少,昭宗帝点道,“京卫指挥使赵向毅^”

“臣在。”赵向毅站出来。

“朕命你点两千精兵,负责护送李六元去往襄州赈灾,保护随行官员的安危。你可要把朕的李六元保护好了,安全的护送回来京城,朕的李六元要少了一根头发,朕都唯你是问。”昭宗帝的面上带着一点笑,后边的话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似乎又并非是在开玩笑。

“臣领旨。”赵小将军面无表情,心里则是很不赞同天子的话,人是他的!

谁要想动他的人,除非从他的尸体上踏过!

众人从御书房中出来,大皇子带着奴才从李六元的面前过的时候,很是不屑的看了李六元一眼,哼了一声,就带着人走了。李问眉毛都不动一下,等大皇子带着人走过了,才抬起头来

李问从御书房出来,见到不远处的太子殿下和四皇子殿下,他总不好站在后头不走了,就只好走了过去,对两人行了一个礼,道,“见过太子殿下,四皇子殿下?”

“一起走吧,正好与你谈论一下襄州一事。”杨绍慕的嘴角带着一贯温和的笑,说道。

杨绍简对李六元点点头。

这一位四皇子殿下待人和善,性格不争不抢,是一位皇子里面存在感最低的人。他不似太子从一出生就立为储君,受众人瞩目,他母妃地位低下,在这宫中并不受皇帝宠爱,因而他这个皇子幼年也并未受到皇帝的宠爱,不过能够在这吃人的宫中平安长大,也算是运气不错了。

“父皇点你为钦差大使,必然是看中你的能力,你也要相倍自己,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太子知道这一次的差事落不到他的头上来,不过比起让老大还是老三去,杨绍慕倒是宁愿他父皇选定了李六元去。

不过他也知道_灾一事非同儿戏,此去襄州的路上自是危险重重、困难重重。

“多谢太子殿下,下官明白。”压力必然是有的,李问没想到皇帝会让他负责去往襄州赈灾一事,从接了这个任务之后,他就感到亚历山大,也怕自己会做不好这个事,他并不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差事没办法向皇上交代,或者是要跟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交代,他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没办法面对百姓们。

但是现在既然皇帝让他负责此事,他有不能抗旨,不管前路如何,他都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而唯一的惊軎,大概是皇帝选了赵向毅护送他吧,想到去往襄州的一路上有赵向毅相随,这个差事似乎又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到时候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三天的时间,太子殿下和四皇子殿下就把筹集赈灾的银两统计上来了,朝中的官员每人捐出了多少的银两都一一的记录在册,太子殿下把册子递送到了皇帝的案桌前。天子翻阅了册子后,看到上面的银两的数额,点了点头,昭宗帝的心总算是放下一半了。

另一半的银两从户部出,这一次户部尚书也没有推三阻四,朱广权从户部划出一笔银两。看到户部的账上少了一大笔的银两,户部尚书的心里简直是在滴血,但是这个银两他不拿也不行,所以这个户部尚书也很难当啊。

不过光有银两是不够的,此行还需要大量的粮食运往襄州去,银两和粮食的事是户部负责,所以赈灾之行确定下来,户部的官员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京城这里有朝廷监管,城中的商人们不敢随意哄抬粮价。只是京城的粮食都是从外地来的,这里面还有运输和人工的费用,是以城中的粮价肯定要比外面粮食的价格贵上一些。

户部能从京城调集到的粮食数目不够,还要从外地调集粮食过来,从外地调来的粮食走水路,最快都要三曰才能到达京城。

现在就等粮食到位,朝廷去往襄州赈灾的队伍就能启程了。

尽管前期的工作大多是户部在负责了,但是李问这个钦差大臣也轻松不到哪里去,相关的一些工作和人员的安排,他都要一一的确认和安排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