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虽然骗她是必然的,但原本没打算要这样明目张胆。

被架上来了,不然根本不会让林珠知道,她外婆葡萄园旁边的那块地是他拿的,所以用不着跟她解释什么。

没想到高邑会在这个时候提到这茬,让他必须立刻做决断:要怎么把林珠瞳孔里映出的期待,浇铸成自己商业版图的承重柱。

短暂思索后,他还是掏出了之前用来批地的那套假东西。

高邑快速扫过,页脚极小字号印着“允许 40%地块调整为商业配套用地”的条款。

作为资深投资人,他对这类“弹性条款”再熟悉不过。

林珠终于舍得放下手中的餐盘,满怀期待地凑过来,发现文件中“科研合作协议”里“共建实验室”的条款,引用了她关于“朔方紫 SSR 标记与抗逆基因”的研究成果。

正是她昨天演讲论文的内容。

刊发这篇文章的《渭北自然》是个刚跻身 CSCD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的刊物,并没有多大影响力。但施竞宇竟然连这样的小众研究都注意到,还写进了他的项目规划。这让林珠……

好欣慰。

她早已过了因文献引用量增加而激动的阶段,但这篇关于朔方紫的文章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国内的酒庄,百分之九十以上种植的都是赤霞珠、梅洛等国际主流品种。期刊审稿人对本土品种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数十篇重复论证赤霞珠酚类物质稳定性的论文可以轻松过审,而朔方紫首例基因组测序揭示的抗病性突破,却被要求补充学界本应共同累积的海量数据,仿佛一篇文章要为整个学术体系的空白负责。

国际品种垄断话语权是事实,而学术权威对非主流方向的系统性漠视,更将小众品种钉死在既有体系的十字架上。

林珠看着那条引用文献的标注,眼里甚至流露出脉脉温情。

“将论文数据转化为落地方案,才是真正的‘生态价值’。”

高邑打断她的遐思,递出名片,中央印着“鸿鹄资本?东方基金”LOGO。

“上周于波尔多酒展,有欧洲投资人问我:‘中国葡萄酒可有足以载入博物馆的故事?’”他指了指桌上那瓶倒空的朔方紫说:“您的研究方向,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

晚上在酒店,林珠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傻笑。

今天在研讨会上,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不知道沙枣花是什么,她便从《一统志》讲到《元史》,又从《元史》讲到《河西赋》。

她讲得投入,众人听得专注。散会后,她整个人春风得意,认定朔方紫是能登上国际舞台的种子选手。至少不管法国、意大利,没人说这酒不好。

他们还没有见识过真正优秀的朔方紫呢!等明年自己的园子出了酒,她一定要把它带到国际的舞台上去崭露头角。

说实在的,问田的酿酒已经十分机械化了,对待朔方紫也不够用心,酿出来的酒层次不够丰富。而她的园子里产出来的酒,绝对能让这些专家们感受到什么叫黄土高原真正的风土!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又顾忌到夜已深了,便赶紧压低声音。

同屋硕士吓得不轻,只见林珠眼神空洞,嘴角上扬,身着大红色睡衣,像极了恐怖小说里被裂口女鬼附身的配角。

房间闷热,林珠手脚伸在被外,小师妹却裹得严严实实,头都不敢露,在她时不时的“扑哧”笑声中惶惶入睡。

凌晨两点多,林珠还在睁着眼睛发梦。

高邑的几句话令她振奋。

“您的研究方向,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答案……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中国葡萄酒历史的一个答案。高邑的话推开一扇从未奢望的门,让她愈发觉得肩上有神圣使命。

再想到那个数字:3000 亩!

她在心里惊呼,这体量分明是要直追大型酒庄的架势。

不知道施竞宇的计划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