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在纸上用 ABC 模型来拆解,等会儿挨个分享。

郁霖的 A4 纸正面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方格,他把纸翻过来,用另一边写。

在座的都是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的病人,别的不好说,负面情绪多的是。于是大家思考片刻后,都低头刷刷写了起来。

“尽量回忆你当时的真实感受,不要害怕回到那个场景里,同样的场景,只要改变认知方式,就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相反的,如果认知方式不变,将来类似的场景发生,你还是会陷入同样的负面情绪。”

小姜医生边绕着桌子慢慢走边说。

“今天课堂氛围这么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坦诚地面对自己,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听一听别人对这件事的认知,或许能够启发到你。”

治疗室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声音。

二十多分钟后,小姜医生提醒大家停笔,问有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分享。

众人低头看眼前密密麻麻的字,都是自己隐秘的心事,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说给这么多人听呢?

见没人应声,小姜医生点名:“刚才那个走神的男生,你先说吧。”

郁霖给大家讲了他在年级大会上被点名上台接受表彰的事,大家听得义愤填膺。

郁霖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分析:“这是 A,诱发事件。B 是我对它的感知,嗯……当时走上讲台的时候,我觉得所有人都在看着我、嘲笑我,我心跳得很快,想要逃出去,甚至死了也行,死了就不用面对这件事了。C,由此产生的情绪是焦虑、绝望,我直接发病,倒在台上了。”

纪风目瞪口呆,没想到有学校能干出这样的事,她现在算是理解郁霖为什么会被自己吓犯病了,要是自己经历这么一遭,也得犯病。

小姜医生提问:“我们先来一起区分一下,在他刚才的陈述中,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他的主观感受?”

纪风思考着回答:“事实是他成绩退步,当众被点名上台,受到全年级师生的围观,最后发病晕倒了。主观感受是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哎不对,这个应该是事实吧?”

郁霖无语地看了纪风一眼,纪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雪反驳:“不一定,不是有十个人一起上台吗?就算嘲笑,肯定也不止嘲笑他一个。”

“对,而且大家一般会嘲笑自己认识的人,对不认识的人不会很关注。”另一位病友补充道。

“没错,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是很明显的主观感受,还有哪些主观感受?”小姜医生问纪风。

“还有,他想要逃离那个现场,甚至……去死。”纪风的声音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