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呢

确实很清新自然,也离“业内”的发表差了点距离呢

好喜欢最后夏米的散文 山水郎,你是我的神!

一边是因为有点天真一边是因为归根到底是我写的所以说烂一点好收场??????

夏米(其实是作者太太)读书涉猎的真的很广泛~~~

夏米的金蔷薇(完)

在到处都是钢铁丛林的 A-1 区,居然还矗立着建造于两个世纪前的哥特式风格大教堂,其中两个尖顶被擦身而过的导弹击落,前几天刚刚竣工,没办法,毕竟能够修复这样复杂的古老建筑的建筑师也死在了导弹之下。

亚当的葬礼就在这里举行,蕾奥妮惊讶于自己也接受了邀请,鉴于亚当没有子嗣,葬礼是亚当的远亲和负责处理亚当遗产的基金会一同举办的,出版社意外没有抢占功劳,把能成功破案完全归功于警队,所以亚当一方以感激的目的向蕾奥妮发出了邀请。

蕾奥妮并不喜欢出席这种场合,但弗兰似乎是想去的。这几天他总是闷闷不乐,蕾奥妮都不清楚他是在为亚当伤心,还是为了夏米。

夏米是第一个对“同类”展现出善意的机器人,它关心弗兰,就如同关心一个老朋友,蕾奥妮相信,以弗兰的聪明才智肯定能感受到夏米散发出的善意,但蕾奥妮却没听到他讨论夏米,不论是好奇还是伤心难过,统统没有。

可见,弗兰是一个不爱表述内心想法的“人”。

站在亚当的棺椁前,弗兰垂着头,不知道在思索什么,蕾奥妮抚摸着他的肩膀,用以安抚,他对她笑了笑,只是搂住她,和她站在角落,看着来来往往前来吊丧的人群。

来表达哀思的人非常多,场外同样有不少读者送花,场内多是与亚当有过交往或者受亚当帮助的人,其中就有不少他的学生。

他们彼此熟悉,面对老师的离世,哭泣之后,就变成了怀念的交谈,蕾奥妮并不是刻意去听,但他们人很多,几乎将她和弗兰包围。

他们之中有不少都是受到过亚当资助的文学院学生,亚当用稿费开设了单独的写作班,致力于资助那些爱好创作的贫苦孩子,他们有人甚至是出身 D 区的战争孤儿,但现在听他们“互相吹捧”,似乎每人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作家、编辑、记者和出版社供应商,大家都从事了相关职业,与自己喜欢的书相伴,想必亚当的投入并没有打了水漂。

他们聊起亚当,也会说他顽固、严格不近人情,但是谈到求学的点点滴滴,想起他如同严父的教导和包容,所有人又忍不住举起酒杯,说着:“敬亚当。”

“看来大家对亚当还是有很高评价的。”蕾奥妮说,“或许不说出真相,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安慰。有时候真相也会太过刺耳。”

真相未必是生者想要的,而人性又是那样幽深而复杂。

弗兰端起酒杯,并不是为了饮酒,只是握在手里轻轻摇晃,他们两个并不认识这里的来宾,站的位置也相对边缘,不过这也提供了较好的视野,蕾奥妮观察着周围,突然发现一位三四十岁、衣着质朴的女性,她留着利索的齐肩短发,发丝还夹杂着些许白丝,她坐在教堂的长椅上一言不发,也没有人和她交流,忽而,她站起来,向亚当的亲属走了过去,距离不算远,蕾奥妮能够清楚地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

“夏米呢?”女士道,“亚当应该还有一个助理机器人。”

显然,除了她,大家似乎并不知道夏米的事,听到她如此说,学生中也弹出来几个声音,“是的,夏米…我还记得它。”

那些有幸跟随亚当学习的人曾经见过夏米,他们时常调侃它是他们的“学长”,是“大师兄”,它每天和他们一样听课,还能负责看家,如果有什么够不到的东西,只需要叫夏米帮忙,它就会伸长双手,轻而易举地为年轻的学生们拿到他们想要的玩意。

但问起夏米的去向,大家都不清楚。它太老旧了,或许已经走到了使用寿命的尽头,所以亚当的遗嘱中才没有对夏米的处置安排,说到这,亚当的亲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