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生病之后倒是稳重不少,对苏晓晓兄妹几个的态度也温和很多。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年夜饭。

苏晓晓习惯性打开电视机,这才想起来,这个年代还没有春晚。

只好随便选了个节目来看。

这会的电视节目不是很多,苏晓晓随手调出来个电影,题目叫《难忘的战斗》。

一家子守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

刘翠兰端着瓜子水果点心出来,全家人边看边吃,十分温馨。

苏晓晓瞧着一屋子热闹景象,心里是从未有过的满足,这是她在现代一直期待的画面。

还好,她穿了过来。

时间到了晚上九点,大哥苏文兵叫上苏福生去接财神。

苏建武和苏建文立马兴奋地跟上去,好像是参加什么隆重的仪式一样。

苏晓晓也有些好奇,在现代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淡,发展到最后这些传统的习俗基本都消失在时代的洪流里。

苏福生端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几个大馒头,外加一杯水,水杯旁边还放着三支香和一沓烧纸。

这馒头的摆放也很有讲究,最下面是三个打底,再倒放上一个,最上面再扣上一个。

“今天要去东方接财神,咱们一会往东边去。”

作为接财神的主力军,苏文兵小时候就年年跟着苏父干这活,对于整个流程十分熟络。

苏晓晓跟俩熊孩子就是外门看热闹,啥都不懂,满脸好奇地跟在大哥二哥身后,充当小尾巴。

苏文兵将鞭炮拴在门口的大树上,然后指挥大家离远点。

等到所有人离开,他用香点燃了鞭炮。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瞬间响起来。

苏晓晓急忙捂住耳朵,苏建武和苏建文兴奋地在旁边拍手叫好。

很快一支鞭炮放完,苏文兵指挥着苏福生端着托盘往东走。

苏晓晓带着俩小老弟亦步亦趋跟在他们后边。

就看到苏福生按照苏文兵说的位置站定,随即把手里的托盘放在地上。

苏文兵把托盘上的香点燃,冲着东方拜了三拜,然后将香插在地上堆起的土堆上,又把烧纸点燃,将杯子里的水倒在地上,这就算是把财神接回家了。

等到几个人回到家里,刘翠兰已经开始忙活着包饺子。

这边的习俗是新年的晚上要吃两顿饭,第一顿可以随意一些,第二顿则是要在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准时吃饺子。

等到这顿饺子吃完,小孩子们要开始守岁,男人们就成群结队去拜年。

一般都是去本家的亲戚那里。

前些年苏父出事的时候,本家的几个亲戚基本都不怎么走动了,倒是省去了这个麻烦。

不过今年奶奶王春花在家里过年,估计会有小辈过来拜年。

刘翠兰把两个蒲团放在堂屋里。

堂屋正北面的墙上左边挂着轴子,右边挂着财神爷爷。

所谓的轴子就是本家的族谱,家里有人去世就往上填名字。

当然,这族谱也是传男不传女,地方习俗是出嫁的女儿不能见到娘家的轴子。

靠墙是一张长长的供桌,供桌上摆满了东西。

富裕一点的家庭会摆上一副猪下水,什么猪头、猪肚、猪肠子,煮到半熟,刷上颜色,做个造型,往供桌上一摆,十分排场。

除此之外,还要摆上鸡鱼点心糖果等等,这摆放的位置也十分有讲究,什么东西摆在哪里都是有说法的。

苏晓晓正瞧着好奇,就看到俩小老弟十分认真地在蒲团上跪下,哐哐就开始磕头。

“妈,我给你磕头了!”

边磕边喊,声音十分洪亮。

苏晓晓哪里见过这个阵仗,人都看傻了。

不是,这是个什么情况?这俩人失心疯了?

不过很快,她就明白了这俩人的意图。

俩人舔着脸笑眯眯冲刘翠兰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