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这位周姑娘并不是第一人,但郑文昭敢打赌,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这绝对是最有可能成功的那一个。
他长舒了一口气,他这个老友,可真是带他跳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火坑啊!
想是这么想,但其间蕴含的反抗意识让他有些兴奋。
他当初在朝为官时,从不拉帮结伙,只想独善其身,可这竟成了一种错。
那些记恨他的,陷害他也就罢了,可那些知他无辜的人也冷眼旁观,宦海浮沉数十年,竟无一人为他说话,让他从朝廷从三品大员一落千丈,降为庶民。
这样的朝堂被颠覆,又如何?
想到这里,郑文昭开口道:“若其他人配合,这些无需五年,一年时间即可。”
周粥眼睛一亮,这竟然是个天选牛马!
要是郭叔和能跟这位一样勤快就好了。
不过,如果郭叔和跟这位一样勤快,她怕是见不到眼前这位了。
周粥愉快地眯起了眼睛:“具体需要花多长时间先生自己看着办,不过注意劳逸结合,身体重要,我们不急。”
“多谢姑娘关心,文昭晓得。”
*
村子进入战备状态,除了新来的瑶族年轻人之外,没有人发表任何言论,或者说是没有人发表任何悲观的言论。
对于从磐石坞一路来的人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情况再怎么紧张,有他们穿过泽南军的地盘时那么紧张吗?
那个时候他们风餐露宿,晚上睡觉还要人值守,甚至还被叛军围追堵截过,现在这才只是有人准备造反,他们有吃有住有武器,平日里还经常训练,怕什么?
如果真要造反,他们都比那些人强。
造反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还需要一个脑子灵光的军师。
他们人虽然不多,但姑娘一人足以匹敌千军万马。
那些人光靠着收刮民脂民膏能有多少钱?
他们既能制盐,又能制冰,还能制糖,只要放出风声要造反,大把的人过来投靠,更不缺什么钱。
不过他们只想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罢了。
打来打去又怎么样呢?
挣得了功名又怎么样呢?
生活有他们如今这么快活吗?
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吃穿住行都不愁,还有这么好的房子住,这不比那些人强?
虽然大家心里是这么想,但聊天的时候总会将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一时间,“如果咱们要造反,咱们要做好哪些准备”这个话题风靡幸福村,哪怕是老人小孩都能插上几句嘴,大家都乐在其中。
第181章 王鹏飞回归,出乎意料的礼物
除了巡逻,周粥又让商队偷偷地在附近村寨收购粮食和各类粮种。
之所以没有让丁大忠在县城直接收购,主要是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哪怕只是小批量地购买,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生面孔,一旦去的次数频繁了,就容易被人发现。
反而是附近的村寨,秋收刚结束,家家户户都有粮食。
为了追求更大利益,百姓们把能种细粮的地都种了细粮,等秋收交完粮税或者佃租之后,再把剩余的粮食卖掉,换成分量更多的粗粮,能够吃更长时间。
不过岭南这边水稻一年能种两季,粮价不算太高,只要不发生战乱,一般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在周粥的指示下,他们收粮的价格比粮商收购的价格要高出一成,大家都愿意卖给他们,所以进行得十分顺利,没多久就囤积了能供一百人吃到来年开春的粮食。
不过这还不够,他们在磐石坞时就经历过,一旦岭南彻底乱起来,哪怕这边并不缺粮,粮食的价格也会飙升,在没有屯够供村里人吃一年的粮食之前,周粥的心都是放不下去的。
还有村里的田地,趁天气还好,能开多少开多少,开得越多,来年种出来的粮食越多,这可都是不用上税的田地!
周粥正翻看着她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