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封色,先要坐桩细磨,接着水飞提纯,再晾干封色。

听着简单,实则全是细活。

所谓坐桩,一个桩就是8小时,一般情况下至少3个桩才能让颜料细腻匀称。

而后是水飞提纯,这个活计考验手腕力量以及眼力和色彩感知力。

因为岩石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

譬如朱砂,研磨完成之后至少能分出4个色度,即朱膘、二朱、三朱、四朱;

又如石青,根据它的深浅可以分成16个色度,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

朱砂遇水以后,浮在最上层的橘红色又称朱膘,是最为稀少的,也是篆刻玩家最爱的印泥材料。

第二层鲜亮的红,又名二朱,它由朱膘和朱砂交织而成。

当橘红的朱膘以及鲜亮的二朱都被淘尽,留下的便是厚重的朱红,也是敦煌壁画最常用的传统红。

想要将颜色分层,全在水飞这一步骤。

手劲不够或眼力不够,都无法提出纯净的颜色来。

但这等活计对颜颜来说是家常便饭,打小就训练的她即便是七尺峨眉枪也能耍的虎虎生风,更别说区区2000毫升的玻璃缸。

她单手举着玻璃缸,飞快抄水分色,而后将分好的颜色静置晾干……

捣鼓了好几个日夜,五行色之首镜面砂终于做成。

只见装入瓶罐的这一抹红鲜亮细腻,星光闪闪,恰如米芾说的“色正芒寒,映日愈辉”。

人们说起朱砂的颜色,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它的传统红三朱,又或者稀有的朱膘。

实际上,称得上镜面砂的,只有二朱那一抹鲜亮的红。

颜颜将研磨好的朱砂分门别类,封罐。

接着进行封色最重要的一步祭丹魂。

这也是从采矿到研磨的最后一步。

颜颜取出三根画眉鸟翎羽扫净工作台,又将被筛出的余矿残渣与糯米混合捏成砂童,而后供奉到祖师牌位跟前。

说到祖师,古代颜料师尊三位大威神德为祖师。

一是女娲,她采五色石补天,故而被颜料师尊为祖师。

《破岩咒》里有句“借敕灵杵,取色补天”就是借女娲神力开山破岩的意思。

二是鲁班,鲁班乃所有工匠祖师,颜料师作为手艺人之一,自然也尊他为祖师。

其三便是东晋葛洪,葛天师。

说到葛天师,也许众人并不熟悉,实际上他对颜料师的贡献却是最大的。

第17章 编外野路子

之前,传统颜料制作工艺又多又杂,几乎每个画师都有自己的“秘法”。

由于制作方法庞杂,导致颜料成品参差不齐,因而引发了不少纠纷。

拿朱砂举例,由于研制方法各不相同,你的偏紫,我的偏黑,他的偏浅,大伙都说自己做的颜料才是传统红,试问该以谁的为标准?

再者因为制作流程不规范,即便是同一个颜料师,每一次制作的成品都有偏差,花钱定制的人只能自认倒霉,次数多了自然有争执。

再者,矿石大多含有毒素,不少人因为操作不当而呜呼送命……

东晋时期贵族兴起谈玄之风,对作画等风流雅事极为推崇,因颜料发生的“血案”不计其数。

葛天师便整合了上古至东晋以来的传统颜料制作秘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将制作传统颜料的秘方收录成《石色手札》一书。

并根据岩石和植物两种原材料特性,开创了丹青匠石色和水色二脉。

石色钻研岩石矿料取色之道,水色则钻研植物动物取色之道。

是他梳理了传统颜料工艺,让其专色专研,如理如法,规范统一。

往后的千百年岁月,葛洪门下石色水色丹青匠一直是书画颜料圈中的翘楚。

所以说葛洪对丹青匠的影响是最大的。

可惜的是葛洪的《石色手札》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