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沈母脸上那满是红晕的脸色,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行动之间又是风风火火的,一家人才算是放心了。

徐静安一考上大学,周围的邻居和钢厂都知道了。

过年前,全厂给今年退休职工开的欢送大会上,竟然还加上了徐静安的名字。

徐静安站在一堆老大哥、老大姐的中间,迎接着众人的掌声。脸上的微笑都快挂不住了~

她现在都有些佩服能想出这么个主意的人。那真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啊!

大会上,厂长还送了徐静安一个水杯、一个饭盒和一个信封。不出意料里面应该装着钱和票据。

钢厂领导对待厂子里职工,一直很大方。

“徐静安同志,恭喜你被大学录取。你毕业可能不会回到咱厂,但你为咱厂工人争了光!到哪里都是为祖国做贡献,继续努力前进!”

厂长低声说了句:“你上大学这几年,咱们厂照样给你开工资。”

徐静安一听马上感谢厂长和厂子里的领导。“谢谢咱们厂领导给我的支持!我走到哪里都是咱们厂的人!”

徐静安敢发誓,这句感谢绝对是发自肺腑,不掺一点假!

今年过年,沈父都多喝了两杯!期间徐静安还专门去黄主任家拜了个年。

不用想她也知道,带工资上学这事肯定和黄主任有关。要是没有黄主任促成,厂领导眼里能放得下她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

北京大学是2月22日开学,必须得早点买票坐火车去。

徐静安躲在房间认真的翻着黄历,“最近适合出行的就16日和18日这两天。16日有点早,这里离北京没那么远!”

沈和:“看好时间了没有?”媳妇儿翻了有半个小时了。

原本沈和打算提前两天买票就行,谁知道老婆出门竟然要看老黄历?这年头他们这代人这么做的不多了,现在好多年纪大的都不那么讲究。

徐静安反复仔细的看了好一会儿,才说:“好了,就18号那天走,你记得买票。”

不方便拿的大件行李,都大包小包的收拾好,从邮局寄过去。

钱和票还是老样子,缝在内裤的兜里。随身放上车票和两块钱就不少了。

17日晚上,沈母怕自已明天早上起不来,提前就准备好了吃食:“静安,给!妈做的肉酱,白面包子和饺子,车上吃。穷家富路的,再把点心、鸡蛋装上。”一会儿的功夫,装了一大包。

徐静安赶快拦着:“够了够了,妈~已经不少了。”

沈母:“我们在家什么时候不能吃?”

徐静安忙说:“妈,再给我多拿点窝头和杂粮馒头。车上人多,不能都吃细粮!”

沈母一听就明白了。火车上人多眼杂,周围人都吃窝头,那就不好自已一人吃白面包子。

即使大家都知道别人的东西跟自已无关,可心里能舒服吗?

出门在外虽讲究“穷家富路”,可还讲究“不打眼”,少招惹是非。

沈母转身去厨房,拿了好几个窝头、杂粮面馒头和咸菜,又添到包袱里。

18日出发那天,天刚亮两人就起身了。

徐静安穿上一身半旧的绿军装和解放鞋,争取做到泯然于众。

从包袱里把沈母准备的点心、饺子、包子还有肉酱之类的好东西拿出来,放进行装衣服的行李包里。

把窝头、杂粮馒头和一个鸡蛋,装到随身背着的绿书包里,瞬间就满了。

火车上能呆多久?从昆明到北京也就五、六天。少吃一顿好的死不了!现在天冷放的住,更何况这里离北京近,最多两天就到了,关键是少惹麻烦!

临走时,到底还是把棒槌塞进行李包里,把匕首又放到右腰,不然老觉得差点什么!

沈和见媳妇儿收拾齐整,骑上自行车带着就走了。走的晚了,怕孩子们见到再哭闹。

临到上火车的时候,沈和一把拉住徐静安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