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看呗。”
封二老婆道:“人家叫你跟也不行。你看你那个脚,能撵上牲口?”
大脚说:“往那走不驮货,我骑着它;回程,我在头里牵着它走。”
封二问:“绣绣能叫你去?”
大脚点点头:“嗯,昨晚上已经商量好了。”
第三天鸡刚叫头遍,大脚便揣上爹给的两块大洋,与郭龟腰上了路。他们的目的地是一百里之外的海边大镇青口。
一出村,踏上那条自西北而来往东南而去的大道,大脚便将两条麻袋往驴背的驮架子上一垫,艰难地爬了上去。下弦月的微弱光亮里,驴每走一步,他的身子便随之一耸。前面郭龟腰是跟着牲口走的,因为他的大黄骡子已经负载了两个大青壳篓,里边装了四百斤花生油。他将两只胳膊背在隆如龟背的腰上,两条细腿筷子一样倒来倒去急急而无声地迈着。走着走着,他回头呲牙一笑,然后唱道: 大河里发水小河里漾呀!
没见过驴x朝了上呀!
大脚懂得这歌。这是骂骑驴人的。但大脚不气不恼,依旧让驴驮着走。他知道,郭龟腰是跟他开玩笑的。再说,就是不开玩笑他也不能跟他恼。他是不敢跟郭龟腰恼的,因为郭龟腰有一个规矩,一般不带别人一块贩货,大脚缠了他整整一天才让他答应了这事。要知道,能跟上这个郭龟腰是十分不容易的。这些年兵荒马乱,一般是没人敢出门贩货,但郭龟腰敢。他在路上并不是没遇上过强人,然而每次遇上都是化险为夷。
郭龟腰并没有什么本事,他在商旅中的安全来自一个传言:他是在大刀飞贼郭刚六的后代。那郭刚六是光绪年间临沂西乡人,生就一双飞毛腿,能飞檐走壁,去四州八府的大户家偷东西如探囊取物。相传他一个冬夜与本村几个赌棍摸纸牌,钱输光了,他说回家去拿,不大一会儿就回来了,并自言自语道:“好大的雪啊!”人们奇怪地问:“外边天正晴着怎么说下雪啦?”他便摘下毡帽让大家看上面的雪,说是刚到泰安借钱去了。郭刚六偷是偷,却懂得接济穷人。光绪十八年,临沂西乡春旱夏涝庄稼无收,别村的穷人纷纷外出逃荒,但是郭刚六所在的村一户也没有出去的。这个乱世奇人后来却因为一双女人小脚死了。那年他去南京府偷盗,见一大家闺秀年方妙龄容颜美丽,尤其是一双三寸金莲娇小无双,遂持刀威逼将其奸污。后又多次前往,并将身份告知了女方。郭刚六的嫂子是本地出了名的小脚女人,这天郭刚六听见别人夸她,便道:“还有比她的更小的哩!”别人不信,他就连夜去南京将那女子的脚剁下来,拿回家让众人观赏。此案一出,南京府立即着人前来缉拿。来人装成江湖好汉,要拜郭刚六为师,郭刚六便喜纳来人并置酒相待。来人将酒中放入麻药,郭刚六自然被擒。一月后,郭刚六被倒绑在一棵树上点了天灯。这个时刻,他充分显示了英雄本色:两个腋窝里的豆油一量燃尽,他便破口大骂执刑者:“没用的东西,添油都赶不上趟儿!”在他的亲自督促下,那两盏灯在他的腋窝里一直欢欢地燃着。而他不时将头勾起看看这边再看看那边,面呈观赏之状。两天两夜后,郭刚六说:“算啦,别再费油啦,用俺的吧!”执刑者便停止了加油。待豆油燃尽,郭刚六肋间的皮肉便“吱吱”叫着化成油膏,滋助着那两朵跃跃的火焰。半个时辰后,那火焰腾地蹿起来,将郭刚六烧成一条巨烛,他大笑三声从容而亡……郭龟腰本不是天牛庙的人,是他奶奶那一辈上来的。那时他爹只有三岁。从那时起,人们都说来此避难的就是郭刚六的家眷。郭龟腰的奶奶对些说法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郭龟腰的爹先是跟娘讨饭,长大之后便去东海边贩盐。那时他家没有牲口,就靠人背。走一百多里路,装一布袋盐背回来,换回一点点粮食糊口。从这个时候起,这一带强人便都知道了在这条路上走着的有一个郭刚六的后人。一旦遇到他,便恭恭敬敬让他过去。郭大个子背了多年,终于有了些余钱买了个骡子。四十岁上死了,这骡子屁股后又跟了他的儿子郭龟腰。郭龟腰还像他爹那样,一路畅行无阻,往海边走时捎油,回来捎盐,每趟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