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上了桌子,大脚想我少吃一点吧,就坐到桌边摸起了碗。不料刚喝了几口糊粥,就听爹在堂屋里咳嗽连声。他明白这里爹在嫌他吃饭,就慌慌地喝了一口作罢。绣绣关切地问他怎么吃得这么少,大脚说他也是不想吃饭。
这顿晚饭,果然省下了四五个煎饼。
第二天天刚亮,父子俩就提了镰刀去南门外蹲着。大脚这时觉得肚里发空,一盘肠子“吱吱”地叫唤。爹就蹲在一边,他也听见了爹肚子发出的响亮的肠鸣。但此时封二老汉拿出了英雄本色,神态自若,半点异常样子也没现出。
等了一会儿,宁学祥领着一帮长工短工从村里走出来了。封二站起身说:“大老爷,看你麦子没割完,俺爷儿俩今天帮帮忙。”听了这话,宁学祥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笑容:“哎呀,你看你看,到底是亲戚!走吧,今天到蚂蚁沟割!”封二立即一愣,在路上,他悄悄向儿子说:“毁了,他一论亲戚,就不会给工钱了。”大脚说:“既然来了,咱们能再回去?”封二一边摇摇头一边说:“唉,那就光挣几顿饭吃吧。”
岂不知,封二老汉要挣的饭也没有吃足。七八个汉子一直干到日头升到东南天,老汉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小说才把饭挑来。围上去一看,是黑黑的糁子煎饼与稀稀的地瓜干汤。封二还没吃饱,那边的饭便全光了。封二想:早听说宁学祥不舍得给觅汉们吃,没想到找人做这样的重活也还是管不饱,怪不得他家麦子一直割得不快!
吃过饭刚干了一会儿,封二就抱着肚子喊疼,宁学祥便让他走了。大脚不好意思走,只得在那里继续干下去。到了晚上,宁学祥向别人发工钱,果然没给他。第二天,大脚就与爹套上牲口,去打自家的麦子去了。
费左氏一连好几天坐立不安。让她坐立不安的是南军围困临沂的消息。这消息是郭龟腰带回来的,还是在麦收前,他贩了盐到临沂送,临沂城就进不去了,原来是从南边来了十万兵马,把临沂围得铁桶一般,天天攻城打炮。这则消息并没有在村里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大家关心的是麦收。有麦子的人家想把它们一粒不剩地全部收回来;没有地种麦子的穷人便让老婆孩子下地拾麦穗,千方百计想品尝一下这种世上最好的粮食,谁还去管临沂发生的鸟事?
但费左氏对这事牵心挂肺。因为他的小叔子费文典在那里上学。费左氏不知道南军是干什么的,但她知道是当兵的就会杀人。如果临沂城真让南军攻破了,文典就难保没有什么差池。想到这里,费左氏将一年一度极为认真的收租也不当回事了。佃户给得多就多收,给得少就少收,再不像往年那样斤斤计较。佃户们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位女东家的宽容。
费左氏将这担心向苏苏讲过。苏苏听得这消息也担心起来。尽管对他没有多少感情,但她不能想像一旦那个名分上的男人不存在了她会是什么样子。年轻守寡,费左氏的榜样已经在她前头高高竖起。但费左氏的路上还有个老公公在那里,帮她成就了那份壮举,她苏苏呢?如果决定守节的话,只能跟那个老寡妇一天天厮守着,一天天无聊地等待那尚且遥远的死亡。这太可怕了,太吓人了。因此,苏苏便同费左氏一道爬进了一口热锅。
在焦急等待了七八天之后,终于把费文典等来了。费文典进门时是在一个下午。那会儿费左氏到王家台一家佃户家收租去了,只有苏苏一人在家。苏苏当时差点没认出来人是谁,因为费文典大变了样子:他那张白皮子脸瘦成了窄窄的一条,头发又长又乱,身上衣裳也脏得不像样子。费文典进门后说:“苏苏,快弄饭我吃,我要饿死了!”苏苏便急急忙忙给他拿煎饼。不料,费文典将煎饼拿到手之后却又扔掉,突然把她紧紧地抱住了。苏苏挣扎道:“你干啥呀?”费文典含混不清地说:“还是先吃你,还是先吃你。”拥着苏苏就到了床边,一下子把她推倒,一个躺一个立,转眼工夫就把事情办完了。就在他站在那里提裤子,苏苏刚来兴致尚躺在那里犹有所待时,费左氏从外边回来了。她对她看到的场面没来得及表现出尴尬,只管兴高采烈地大声嚷道:“唉呀呀,你可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