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从没进过三分球,如果有,恐怕就是我看到的那一次。

“的确很讨厌语文啊,但你的作文我是看过的,有一次交换评改作文,你的那篇还是我评的呢。”

我一下子就想起卷面上写了“没看懂”三个大字评语的作文,哭笑不得。

我终于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不是我心里想象的任何一个样子。他是个普通的男孩,喜欢打球却打得不好;毕业后想要去美国,和所有学理科的男生一样;很依赖妈妈,却又觉得她烦人;性格闷骚,朋友很少,喜欢看动画片,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稍微绕弯子一点儿的话,通通听不懂。

我也不再抱着手机辗转反侧,斟酌每一条回复;懒得发短信的时候我就会直接打电话,他也终于肯接,虽然仍然有点儿紧张结巴;看到好玩的东西依然会推荐给他,但是他说“看不懂”的时候,我不再惶恐尴尬,笑笑就过去了,有时候还会直接骂他蠢。

我本不是天生热情的人,但我终于成了他的朋友。

一个平淡无奇的晚上,下了晚自习后,我们骑车到湖边坐了一会儿。我忽然说:“唱首歌吧。”

他说:“我从来不唱歌,小学音乐课老师逼我,给我不及格,我也不唱。”

我说:“好吧。”

但静默了一会儿,他忽然开口唱了起来。声音清亮,没跑调儿,但也不是多么好听。

是周杰伦的《七里香》。他牵着我的手唱的。

我们好像都在等着对方说什么,最后却一起沉默了。

我记得一年前刚入学的时候,他唯一答应我的事情就是和我一同加入了手语社。我怂恿他的原因是,我听说,第一堂课老师会教大家用手语打“我爱你”。

两百人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他坚持不住,皱皱眉说:“好无聊,我走了。”

我都来不及阻拦,他也没和我打招呼。他刚消失在门口,站在前面的社长就笑嘻嘻地说:“我知道大家最期待这个,来,我们来学最重要的一句。”

我爱你。

后来,他发短信问我:“后来又学什么了,好玩吗,我有没有错过什么内容?”

我说:“没有。”

我百分之百的热情一股脑儿地燃烧在了过去,真是悔不当初啊,悔不当初。

那一瞬间,我终于看懂了自已的心意。我和当初那个在篮球架旁假装散步的高中女生依旧血脉相连,分享着同一片记忆,我也为她的懵懂爱恋而拼命努力过。只可惜,渴望与获得之间有着如此漫长的时间差,它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我不愿再为她的幻想埋单。

这也许是她想要的吧,可我没办法穿过似水流年把她带到此刻的月光下,说,一切都给你。

终究还是晚了一点点,晚到我已经不是她。

我还是轻轻地抽出了我的手。

十八九岁的年纪,人生多热闹。我还是轻轻地抽出了手。

而我们,渐渐地就淡了。

大三一整年我要出国交流,于是临行前的暑假,他约我出来吃饭,说要为我饯行。

我的第一反应是他的手机被盗了。开什么玩笑,××怎么会做这么有人情味儿的事情。

但我依然兴高采烈,依然用心打扮。八月的天气热得吓人,我们去看周杰伦的《大灌篮》,电影开场前半小时一起坐在外面的树荫下闲聊,说他gre考得不错,说我一人在外要注意安全……我忽然问他:“你记得上次一起看电影吗?”

我们一起看过三次电影,中间的那一次,也是夏天,是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他不知道为什么买了电影票请我看,都没问问我是否有时间。而我,从西藏回程的火车上下来,用了一小时就从北京火车站奔回了海淀剧场电影院,中途还回了一趟学校换衣服。

××惊诧:“你来不及,怎么不和我说一声?”

我笑着说:“谁让我天生热情呢。”

电影后一起吃了午饭,他自已刷刷刷地点了四百多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