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玷污万玉如的人当真是襄王,此事便当真难办了……
若是去查这件事,必将在朝堂之上掀起惊涛骇浪。
暂且不论襄王身为皇子的尊贵身份,单是其背后势力雄厚的谢氏家族,就不是轻易能应对的。
况且,他的恩师谢其铮,也出自谢氏宗族。
可倘若就此搁置不理,又如何对得起万玉如所遭受的不白之冤与无尽屈辱?
……
礼部众官员随着襄王进入衙门正堂后,堂内氛围略显凝重压抑。
襄王坐在主位上,开始查阅礼部的各项文书卷宗。
他容貌肖似贤妃,眉宇间透着一股豪迈英武之气,眉眼清正,仿若朗朗乾坤,全然不见会做出那般有违人伦、禽兽不如之事的端倪。
云觞暂时按捺下心中的怀疑,垂眸敛目,神色恭谨。
主位上,襄王犀利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
片刻后,他抬起头,随口点了几个臣子问询。
礼部官员也算是早有准备,但难免紧张慌乱,好在都勉强应对过去了。
襄王微微勾唇,看起来还算满意。
他眸光在众官员之中缓缓扫视一圈,最终落定在云觞身上,声如洪钟,清朗悦耳:
“云觞,听闻你对礼仪规制颇为精通,本王且问你,若遇外邦来使,我朝当以何种规格的典礼相待?”
云觞走到人前,微微躬身,不慌不忙地回答:
“回王爷,若来使身份尊贵,当以九宾之礼迎之,陈设、乐舞、仪仗皆需依制而行,尽显我朝风范与诚意;
若来使官职稍次,则可降等用七宾之礼,然亦不可失了庄重……”
襄王微微点头,似是对云觞的回答较为满意。
他转而又看向王令,眼神中多了几分探究:“王令,若外邦来使带来其本国的奇珍异宝作为礼物呈上,我朝依照惯例该如何回礼,且回礼的价值尺度又该如何把控?”
王令闻言,顿时心中一慌。
他虽然已经是礼部侍郎,但对这些细节之事却是一知半解啊!
这种小事,哪需要他来思索。
平日里都是下属呈递上来,他只需要审查一遍没有什么问题便可。
此刻被襄王突然发问,顿时乱了阵脚。
他眼神闪烁,嗫嚅吞吐,结结巴巴地说道:“王爷,这……这臣以为,当回以我朝的特产宝物,至于价值,大致相当便是。”
襄王眉头微微皱起,对王令这含糊不清且毫无章程的回答十分不满。
“大致相当?”
“王令,你身为礼部右侍郎,连这基本的回礼细则都如此模糊,平日又是如何协助处理礼部事务的?!”
襄王言语之间隐隐染上几分戾气,令人胆寒。
王令心中一“咯噔”,“扑通”一声跪地,诚惶诚恐道:“王爷恕罪,臣失职,臣回去定会好好研习,定不再犯。”
襄王并不理会王令的求饶,再次把目光投向云觞:“云觞,你来讲讲。”
云觞行礼之后,稍加思索,便以沉稳平静之声娓娓道来:
“回王爷,回礼之事确需谨慎考量。
若外邦来使呈上奇珍,我朝应先由礼部下属的宝司库挑选与之匹配且独具我朝特色的宝物回赠;
如精美的丝绸织品,其工艺为我朝独有,价值亦不可小觑;
或是名家所制的精美瓷器,彰显我朝文化底蕴。”
“至于回礼的价值需综合来使身份、其国与我朝邦交情谊以及所赠宝物的意义等多方面因素而定,不尽相同,但必须遵循一点,不能失了大昭的气度和大国风范。”
“同时,回礼过程当有详细记录在册,妥善留存,以备后续查验。”
襄王听完,面露赞许之色。
礼部的一众官员面上也露出钦佩之色。
其实这些东西,他们入职礼部时都学过,只是过目便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