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反而还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
她只是失去清白,侥幸保住了性命。
可其他女子,却已经都被害了。
虞晚与云觞听到万玉如的声音,急忙转身。
只见万玉如脸色苍白如纸,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身体也微微颤抖着。
虞晚快步走上前,握住她的手,“玉如表姐,你都听见了?”
虞晚小心翼翼地看着她。
万玉如见她如此小心翼翼,心中一阵酸楚,强压下眼中汹涌的泪意,边哭边笑。
反过来安慰虞晚,“晚表妹别担心我,我没事。”
她深吸一口气,再次问道:“我能帮你们做些什么吗?”
虞晚和云觞对视了一眼。
虞晚看向万玉如,声音轻柔道:“表姐,你只管在家中好好养着身子,其他事情我和云觞都已经安排好了。”
她已经和云觞商量过了,状告襄王。
有万玉如这个当事人作证,自然会更有说服力,但若万玉如出面,她被襄王玷污了身子的事便再也瞒不住了。
之后哪怕襄王得到了惩罚,万玉如也要承受世俗的眼光,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虞晚不愿意她活的这么艰难。
……
三日后,大理寺衙门外。
一道佝偻矮小的身影,步履蹒跚的在门前站定。
她站在大理寺门前,抬头望着高悬的鸣冤鼓,浑浊的眼睛里燃烧着炽热而坚定的火焰。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那根陪伴她多年的拐杖。
迈着蹒跚却决然的步伐,一步步踩上台阶,朝着鸣冤鼓缓缓走去。
每一步,都像是跨越了岁月的沧桑与苦难;每一步,都伴随着心中对孙女无尽的思念与悲愤。
当她终于站在鼓前。
她猛地高高举起拐杖,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鼓面狠狠砸下
此时,太阳才刚刚升起,大理寺衙门的差役们正打着哈欠准备上岗。
其他官员也都懒懒散散,揉着惺忪的睡眼。
就在这时。
“咚”的一声巨响,鼓声如同一道惊雷,在大理寺上空轰然炸开。
鼓声惊飞了栖息在屋檐上的飞鸟,也打破了大理寺清晨的宁静。
“咚”
“咚”
“咚”
一下又一下,盛阿婆的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毅。
她持续地敲打着鸣冤鼓,每一下都饱含着对孙女冤死的痛心疾首。
周围的百姓们听到动静纷纷围拢过来,低声议论着。
“这是谁在击鼓鸣冤啊?这么大的年纪,这老妇人难道不知道,击鸣冤鼓告状是要先受二十大板的吗?!”
人群中一位老者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莫说二十大板,就是十板下去,她这把老骨头怕也承受不住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样一位老人家来敲鸣冤鼓?”
“看她这样子,肯定是有天大的冤屈,不然怎么会如此决绝……”
随着鼓声和议论声迭起不断,大理寺的衙役们匆匆赶来。
看见击鼓之人,都皱了眉。
一名衙役上前就想拉住盛阿婆,呵斥道:“老人家,你这是作甚?有何事可去大堂申诉,莫要在此击鼓惊扰众人。”
盛阿婆毫无惧色,她一边继续击鼓,一边大声哭诉着:“我知道你们衙门的规矩!”
“敲了鸣冤鼓,这案子大理寺就必须接下,若是重案要案,还需要三司同审,呈递到皇上面前去!”
“今日老妇,要状告襄王,逼死老妇的孙女!”
“此等恶行,天理难容!我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为孙女讨回公道!”
盛阿婆的声音因激动而愈发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周围百姓听闻“襄王”之名,顿时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