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地弯腰行礼,朗声道:“臣愿为君分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年约五十,面容略显沧桑,颔下蓄着一把长须,随风微微飘动,身形略显佝偻,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清晰可见,已现老态龙钟之相。

这时,站在齐王之后的襄王却站了出来,“父皇,儿臣觉得齐王此举不妥。”

“崔大人固然才能出众,然其年事已高,沅北河又远在千里之外,路途遥远,一路颠簸劳顿,臣着实担心崔大人的身体难以承受。

儿臣思量再三,以为不如从礼部挑选一位年轻有为、精力充沛之人前往,或许更为妥当。”

齐王皱了皱眉,“晋王,你莫要忘了,此次前去沅北河,并非仅是与蒙黎族人交涉,更要查明他们造反的深层缘由。”

“你觉得,礼部有哪位大人合适?”

襄王似乎就等着这句话,他勾唇一笑,“父皇,儿臣以为礼部新上任的云侍郎十分合适。”

文景帝眸光微动,看向百官中那道如同鹤立鸡群般的身影。

只见云觞身姿挺拔如松,一袭深红色的官服穿在他身上,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更衬得他面容冷峻艳丽,气度不凡。

便是站在一众在朝堂经营多年的朝臣之中,也毫不逊色。

云觞微微抬眸,目光平静,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虽不才,但承蒙襄王殿下举荐,愿往沅北河一行。”

宸王担忧的看了眼云觞的方向。

襄王瞧见这一幕,嘴角的笑意更浓。

齐王不动声色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微微垂下眸子,掩下眼中的讥笑。

沅北河的蒙黎族人到底为何会反还需细查,但今日朝堂上的皇子们,各有心思却都是摆在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