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宜在门口回头一笑,“忘不了!周六上午我来接你。”
看着邓静宜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叶茜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上海时,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能过上这样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有自己的小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在学堂里传授技艺。
周二下午。
叶茜澜早早地来到了明德女校。
她穿着一件素雅的衣服,手里提着装满绣线、绣绷的竹篮。
邓静宜在校门口向她招手。
“阿清!快来,学生们都等着呢!”
叶茜澜深吸一口气,跟着邓静宜走进教室。
二十多个女学生齐刷刷地站起来行礼:“先生好!”
这一声“先生”叫得叶茜澜身体一愣。
在上海时,人们只称她为“傅太太”或“格格”
从未有人用“先生”这样郑重的称呼。
第二十二章
“同学们好。”
叶茜澜声音有些发抖。
邓静宜看出她的紧张,走到讲台前向学生们介绍。
“这位是叶茜澜先生,从今天起教大家女红课。叶先生出身名门,精通苏绣、湘绣等多种绣法,大家要用心学习。”
叶茜澜定了定神,从竹篮里取出一个绣绷。
“今天我们学习最基本的平针绣。刺绣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她示范着穿针引线,渐渐地,一朵小巧的梅花就绣好了。
学生们围上来,发出惊叹声。
“先生的手真巧!”
“这梅花像真的一样!”
听着学生们的称赞,叶茜澜的紧张慢慢消散。
她耐心地指导每个学生穿针、打结,纠正她们的姿势。
邓静宜在一旁帮忙分发绣线。
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小姑娘举起手:“先生,为什么要学刺绣啊?我阿娘说现在衣服都买现成的,不用自己绣了。”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叶茜澜身上。
她环视一圈学生们稚嫩的脸庞。
叶茜澜温和地说,“刺绣不仅仅是为了做衣服。”
她顿了顿,“掌握一门手艺,将来无论遇到什么变故,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谋生。女子当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才不会依附于人。”
邓静宜在一旁点头附和:“叶先生说得对。我们读书是为了明理,学手艺是为了自立。新时代的女子,既要知书达理,也要有谋生的本领。”
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头,更加认真地练习起来。
周六上午。
邓静宜带叶茜澜,去拜访她的法国留学归来的朋友。
那位朋友家中摆满了从欧洲带回来的各种艺术品。
那位朋友指着一个铜钟介绍道,“这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座钟。钟摆上的花纹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叶茜澜观察着座钟的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专业的问题。
那位朋友惊讶于她的见识,热情地展示更多藏品。
回程的路上。
邓静宜挽着叶茜澜的手臂,兴奋地说。
“阿清,你今天太厉害了!”
“连马修都夸你眼光独到,说你对西洋古董的理解比很多专业收藏家还深刻。”
叶茜澜害羞。
“哪有那么夸张。我只是把鉴定中国古董的方法用在了西洋古董上,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邓静宜由衷地赞叹,“这就是你的天赋啊!对了,下周我们学校有个小型展览,展出学生们的手工作品。你能来当评委吗?”
叶茜澜惊讶地看着她:“我?我哪有资格当评委?”
邓静宜坚持道,“怎么没有!你既懂传统女红,又了解西洋艺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