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屋顶修一修,可别再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了————尽管今年河南不大可能下雨的,盖好一点也没错嘛,就连陶匠也被支使得团团转,杨梦龙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口气下了二十口大缸的订单,并且要求每口大缸至少能够装两千斤水,而且质量要过硬,不易破碎,否则跟他们没完!李百户赶到陶匠作坊的时候,正好看到工头在指挥大家将两口大缸小心翼翼的从窖里移出来,空地上已经摆下了好几口同样的大缸了。
“还有十一口,再过一天就能出窖了。”工头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轻轻敲着缸体,喘着气说,“好家伙,我干了一辈子,就没做过这么大的缸!”
李百户站到缸前比划一下,好家伙,自己也仅仅比缸高出个脑袋而已,杨梦龙要这么大的缸干嘛?
工头好奇的问:“百户,你说大人要这么大的缸干嘛?还催得这么急!”
李百户苦笑:“大人做事一向出人意表,我们哪里猜得透哟!反正他让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干得好重重有赏,干得不好就该挨揍了。”
工头也苦笑。杨梦龙还真有个性,吩咐的事情大家办好了,他肯定有赏,不管是几两碎银还是几斤酒肉,总会有一点赏赐,但是办得不好,他马上就要翻脸了,他一旦翻脸,后果很严重!不少人亲眼看到他一脚踢断了一棵老粗的香蕉树,一顿拳打脚踢将一棵榆树的树皮一层层的打了下来,露出白花花的树干,大家自问自己的身板远没有香蕉树和榆树那么结实,还是老老实实的干活吧!
确定这批大缸很快就能完工之后,李百户风风火火的回去报告。杨梦龙也不含糊,大手一挥:“叫上十来个人到仓库附近的空地上挖二十个大坑,以能放下大缸为准!”
这又是干嘛?
李百户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大够用了,赶紧过去叫人。舞阳千户所里所有人都很忙,抽不出人手来干这种无聊的活,不过这难不住他,他到千户所外吼了一嗓子,马上就招到了十五六条体壮如牛的大汉。这段时间守在千户所外面找活干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多是从陕西、山东那边逃荒过来的,有的是力气,也不要工钱,能让他们吃顿饱饭,完事了再给几斤米就行了,有的是壮劳力。李百户板着脸吩咐:“在这一带挖二十个坑,要这么大,这么深!两天之内就要干好,这两天里一天管你们三顿饭,保你们吃饱,但必须按时完成,否则你们就别想再在我们这里找到活干了!”
一帮大汉叫起苦来:“大人,两天时间不够啊!”
李百户瞪起眼睛喝:“两天时间不够,你们晚上就别睡了,给我连夜干!干得好的,每人给三斤米,偷懒的马上滚蛋!”
听说干完了还能领到三斤米,这帮大汉顿时浑身是劲了,抡起锄头铁锹就干了起来。匠营那边也肩扛人抬的将一口口大缸给抬过来,挖好一个大坑,杨梦龙就指挥大家把一口缸安放下去,然后把泥土填回去。缸口高出地面两尺左右,用泥土填成个平台,似乎是方便往下面倒东西的,大家越看越纳闷,都猜不透他到底想干什么。
经过两天的努力,二十口大缸总算全部安放好了,那帮累了个半死的壮汉既兴奋又遗憾的看着杨梦龙,兴奋的是可以领到一点米回去给孩子煮碗粥喝了,遗憾的是他们又没有活干了。杨梦龙带人转身走进仓库里,抱出一堆像是面具一样的东东,挨个分发下去:“都给我戴上,还有活等着你们去干。”
听说还有活要干,壮汉们顿时乐得咧开了嘴,只是看清楚手里的东西之后,他们又苦起了脸。
这东西实在太难看了!
这玩意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块刚好能把半张脸给罩住的皮革加一个竹筒,竹筒里有木炭粉、木屑、三合土混合而成的填充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没错,它就是最原始的防毒面具!这玩意放到一战时期,肯定是什么毒气都防不住,不过对付硫酸散发出来的酸性气体,足够了。只是那样子实在太难看了,特别是那个竹筒,跟猪鼻子似的,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杨梦龙第一个戴上面具,结果大家一个劲的看着他笑,他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