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2 / 2)

省委大院 王一鸣贝壳 2680 字 4个月前

给那些具有表演天赋的人,那些不安分的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华中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为人精明,能说会道,在农村,他先是投机倒把,贩卖东西,看来钱太难,他利用走南闯北,学到的诈骗的技巧,开始了在大江南北的诈骗生涯。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初期,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接触过诈骗犯,对这些人,没有防范的心理,所以,最容易受骗上当了。因为建国后的几十年,中国大地上,小偷绝迹,娼妓绝迹,堂堂大中华,六亿神州尽尧舜,大家学雷锋,见行动,谁还会当诈骗犯,像李华中这样的人,当时就是想当,也没有适合他的土壤。

但时代的变化,总是会给一部分人带来了机遇,老实人吃亏的年代,就是恶人横行的年代。李华中也利用了自己的机遇,从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蜕变为一个老谋深算的诈骗分子。他利用自己的油嘴滑舌,曾经诈骗了好几家企业,骗到手几十万的货物。他转手就倒卖掉,搞一个人间蒸发。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过侦查,把他追捕归案,经过司法程序,他被以诈骗罪,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从监狱里释放后,他没有的别的办法谋生,只好重操旧业。他离开老家,到北京胡混。他发现,现在当官的最舒坦,风刮不着,雨淋不着,不像农民那么累,不像工人那么忙,坐在办公室里,批批文件,看看报纸,一天到晚,上上电视,开开会,就有工资发了。吃喝嫖赌,都有公款可以报销。隔三差五,还有人送钱送物品。看上的女人,你还没有调戏她呢,她就和你眉来眼去了,恨不得主动扑到你怀里。你可以耍不完的流氓,还不算犯罪,这比提心吊胆的当诈骗犯,整天东躲西藏的,舒坦多了。在他看来,当官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也是吹吹牛,讲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至于能不能兑现,也没有哪个老百姓敢问,哪个部门敢于追究。说白了,现在的当官的,也是靠坑蒙拐骗过日子,只不过他们骗的是老百姓的信任,不是直接从老百姓手里骗钱,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官的和诈骗犯,职业性质相同,都是靠诈骗谋生。所以一个诈骗犯,扮演一个官员,李华中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华中这样处心积虑,结果机会还真是来了。他在北京,靠在外地诈骗得来的钱财,结识了不少人,有的人甚至是有相当级别的干部。在他新结识的圈子里,他出手阔绰,动不动就给那些他认为有用的人,送钱送物,让人对他的经济实力和人品、经历,深信不疑。他向人家宣称,自己是一个大军区后勤部的副师级军官。又从街道上那些卖假证件的人那里,买了一套伪造的证件,时不时的掏出来,让人家看看,对他的身份,不再怀疑。

靠着这些吃吃喝喝,他在一个偶然的聚会中,结识了总参某部的一个副部长,他顿时觉得这个领导,有利用的价值,就谎称,自己在部队的手续,在办理转业调动的时候,遗失了,到现在还没有补办成。他愿意掏十万块钱,让这位领导,帮他补办一套档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