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敢说出自己眼里的世界。
班上有个数学很差的同学,每次做不对题,数学老师都会让他伸出手,拿尺子打手心。
林知偷偷拿自己笔袋里的尺子在手心里试了试,好疼的。
他可不要被打。
而且,他读得慢一点,一个字一个字的认,还是可以认识的呢。他应该,不是笨蛋哦?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林知没觉得这是件大事,而林父平日里忙生意,回家时间少,林母则忙于家长里短,照顾老公儿子的生活。
父母俩都没太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就这么,林知一个人闷头靠自己的方法学习,一直学到三年级。
由于阅读文字的困难,林知每次做题都很慢。平时做作业还好,可以在家多花点时间做,可考试字一旦多了,林知连都试题都做不完。久而久之,成绩慢慢的就下去了。
许茹一直以为自己儿子只是脑筋没别的孩子转得快,笨了点。
毕竟平日里,儿子看书做作业都特别认真,没有厌学的倾向,更是爱和她撒娇,也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闹。
除了比一般的小男孩要文静一点,小林知表现得和正常的小孩没有任何区别。
直到三年级,一次阅读专项考试,林知分数在全班得了倒数第一。
语文老师在发了试卷后,点名让林知起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了他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
平日里,林知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一直是偏低的。
老师往往都偏爱愿意主动表现,成绩优异的孩子,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差生,关注的重点也是那些爱惹是生非的调皮蛋。
林知两头都沾不上,他就是个成绩中等偏下,表现平平,不爱发言,但胜在刻苦的普通小学生。
在四五十个人的班上,老师鲜少点他的名,谁也没有想到,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试卷分析,给一个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造成无法想象且难以挽回的后果。
让林知得零分的文章并不长。半页纸不到,讲的是个一则寓言小故事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
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的是,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
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后来他们遇见一个老人,给他们了一个建议……耳聋的孩子改学画画,眼瞎的孩子开始弹琴……终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成就,名扬四海。
文章不长,文后的问题也很简单。
一道题是要求把老人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另一道,则是用「终于」造一个句。
老人在文中统共也就说了两句话。题目问得很清楚,除了林知,其他的小朋友都画在了第一句的正确答案上,只有林知,把两句话都画上了。
“读题,你不读题的吗?「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那么大几个字都被狗吃了呀?”
语文老师拿着林知的试卷,气不打一处来,“还有这个造句!”
“大家都在写「终于」,你瞧瞧你写的什么?「每到冬天,妈妈都给我裹上厚厚的棉袄」!我知道现在很冷,可是林知同学,让你写的「终于」你写在哪里了?”
小小年纪的孩子,还不懂什么叫做「公开处刑」,但听着老师复述林知写下的答案,全班都哄堂大笑。
只有林知,站在课桌前,有些茫然无措地握紧双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原来,不是把老人说的话都划下来啊。
原来,不是用「冬天」造句呀。
“好了,问题我也帮你指出来了。林知同学,你带头,和大家一起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然后课后自己再用红笔修改好争取答案,交给老师。”
语文老师也不欲在课堂上多揪着林知的错不放,给了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这篇文章寓意不错,她便想着让全班一起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