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1 / 2)

    天气好、状态好、心情也好的时候,她往往会故意飞到远处捕猎,有时远远超出领地范围。这样做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 领地里一些小动物的族群反而兴旺发达起来,天气恶劣时就方便多了。

    沙乌列无法理解这种印在华夏人骨子里的种田情结, 只看到安澜每天捕猎回家都很晚,可能还因此觉得她年龄小,捕猎能力不足, 于是更勤快地带野食回来。

    眼下气候宜人, 又正值许多动物的繁殖季节, 遍地都是捕猎机会,因此两只金雕没怎么进行合作捕猎,还是各捕各的。

    安澜本想学点合作技巧,又觉得这种事急不来,鸟留下了就很好。所以也没强求,反正天气一冷、食物一缺,机会总会来的。

    不过就像她没料到沙乌列的到来一样,她也没料到学习合作捕猎的机会会来得这么早。

    四月中下旬,北飞迁徙的蓑羽鹤群开始经过山区,每天都有大群小群的鹤在高空穿行,有的小鹤还不到一岁,是不少猛禽最喜欢切入的薄弱点。

    金雕也不例外。

    沙乌列从第一群蓑羽鹤出现开始就变得躁动不安,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天空,脚爪在树枝上松松紧紧地抓握着,似乎在评估敌情。

    安澜比它还要激动,如果不是从没捕过那么大的飞鸟,需要室友做个示范,她早就冲上去了。

    那可是鹤啊!

    华夏人对鹤有着独特的感情。

    这种身形优雅的大型涉禽被认为是高雅的体现,长寿的象征,神人骑乘仙鹤,诗人歌颂仙鹤,画师描绘仙鹤,就连官员的朝服上都要绣仙鹤。

    不过安澜在变成掠食者之后对鹤的独特感情就有了些许改变,如果说以前是想接近它们,观察它们,欣赏它们,那现在她满脑子飘来荡去的只有焚琴煮鹤,煮鹤,煮鹤……

    听说蓑羽鹤在迁徙时能飞过喜马拉雅山脉,有时甚至会飞跃珠穆朗玛峰,而且还会因为天气原因多次折返,无法一次就越过山巅。

    这么能飞肉质一定很筋道吧?

    要是多吃几口,会不会鲜到舌头都要掉下来?

    真是不能多想,一想就没法好好欣赏鹤群的飞行姿态,在她眼中这些被称为“闺秀鹤”的纤巧大鸟瞬间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飞行的烤鸡,无时无刻不在勾动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