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等造型简练概括,强调躯干部分的丰满和人体比例在长度上的艺术夸张,显得青春勃发。1968年创作了一组青铜女裸体像,并在表面涂上逼真的皮肤色彩,装上玻璃眼睛和真的头发,如《仰面躺着的少女》(19681972),显露着紧张的姿态和绝望的表情,酷似一具突然死亡而保持着挣扎动势的尸体。他的这类作品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预示了以后在美国及欧洲流行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的产生。但是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并不以精确的自然主义为追求目标,而是含有自我表现的独有形式,少女们那种明显的焦虑和绝望与一种强烈的**互相抗衡,形成他后期作品的特征。(朱国荣)
skbshge
格列柯
格列柯(Emilio Greco, 1913)
意大利雕塑家。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早年做过造墓石匠的学徒,曾在巴勒莫艺术学院有过一段短暂的学习生活。1946年在罗马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览。1964年完成奥维也多主教堂铜门。作品多为女性裸体铜像,与真人等高,身材修长,姿态优雅,带有古典雕像的机智和嘲讽的意味。作品有《坐着的人像》(1951)、《大型浴者Ⅰ号》(1956)、《夏日的回忆》(1979)等,后者为一个上身扭转一百八十度的站立的裸女,由于处理得当,丝毫不感到别扭,反而更显得生动活泼。(朱国荣)
skbshge
拉索
拉索(Ibram Lassam, 1913)
美国雕塑家。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市。1921年去美国。十二岁时开始学习雕塑。1928至1932年在纽约的“泥土俱乐部”学习。1930年在美术设计学院听课。1931年创作了他的第一件抽象作品。1936年成为美国抽象艺术家协会创建者之一。40年代开始焊接金属创作。1951年在库茨画廊举办个人作品展。1957年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举办个人创作回顾展。他运用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观点和艺术手段来创作雕塑。《对位之堡》(1957)受城市建筑的启发,用各种粗细不等的钢筋弯成矩形,错综复杂的构成,富有隐喻性。他曾同建筑家古德曼一起工作,完成多项建筑装饰。(朱国荣)
skbshge
马卡雷里
马卡雷里(Conrad Marca-Relli, 1913)
美国画家。生于波士顿。19411945年服兵役,以后游历于欧洲和墨西哥。曾在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布鲁克林大学执教。1948年和1950年,他先后在纽约的尼鲁画廊举办个展。马卡雷里此时已成为纽约画派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显示出强调人物造型和古典性的倾向,但是后期绘画的某些因素已初具端倪,那是用油画颜料和画布自由拼贴而成的样式,呈现出一种明确和有意味的内涵,有形而上的倾向。他作品的组合,通常是通过探索大规模的表现主义手法的人物组合来获得对整体空间的控制。1959年,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被有机的色形所取代。这些黑、红、白**形,具有互相冲突的意味,这似乎受到了传统绘画的某种启示。然而不久这些有机的色形冲突又被一种新的建筑式抽象构成所取代,并在60年代中期的绘画和浮雕中充分展现出来。1966年的作品《PXL4》是其中的一件。这是大型的铝浮雕作品,由一些几何形组合而成,色泽暗淡、表层磨得很光,显现出一种拘谨的状态。作品有东方艺术的一些特征,如细部常有被放大的如同东方书法的形态,特别是那些巨幅的黑白拼贴更是如此。这种东方特色一直延续到70年代。(徐虹)
skbshge
斯塔耳
斯塔耳(Nicholas de Staěl, 19141955)
法国画家。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1922年他双亲去世成为孤儿,被送入布鲁塞尔一所学校读书。1932年入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因表现优异获奖。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