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节(7 / 10)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16961 字 1个月前

盟友,而日本现在英国也需要借用他的力量。若是放在两年前,英国巴不得他的两个盟友之间彼此龌龊,然后帝国从中代为周转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如今的远东尤其是中国已经不是两三年前的中国了,随着11年的那一场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尽快帝国很快扶持了袁世凯登上了中国最高权力舞台,但是,趁着这一场民主革命的爆发,也给其他势力留下了趁机扩张的机会。比如法国趁机获得了在广西的一千六百里铁路修筑权;俄国人趁机占领了新疆边境不少据点,将影响力伸向了新疆的每一个角落里;日本获得了在山西的煤炭开采权,同时看中了在东北的两千一百里铁路修筑权,并趁巴尔干危机时趁机增加了在辽东的驻军;美国两年来对华资本输出增加了四千多万美元,获得了三千多里的铁路修筑权;德国,这个英国的最强对手,巴尔特跟朱尔典一样,十分头痛国内的一群短视的政客为什么放任其肆意扩增在远东的势力跟影响力,难道他们真以为远东中国比不上印度、比非洲殖民地、比中东、比巴尔干地区吗?德国人已经很好的用这两年来的行动表明了,他们完全有将中国变成德国之印度、南非,成为德皇权杖之上最华丽宝石的能力。可笑帝国曾经一度影响这个国家长达半个世纪,却一直以来只当它是潜在敌人,在帝国心中的地位也只比非洲跟加勒比的一些殖民地稍微重一些。现在就连奥匈帝国这种在华没有话语权的势力,这两年来都能从中国获得近三千里的铁路修筑权,往来货船也增加了数万吨,每次一想起这个,他便想到了跟私交不错的前公使朱尔典的信件上那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国内的政客如今都是一群猪猡,脑袋让驴踢过的猪猡’!

对此,巴尔特竟有种‘深得吾心’的认同感。

桌子上摆放着新送来的南方急电,最近一段时间,为了李汉提出的十省高达两万公里的铁路问题,英国、日本、德国、美国的驻华外交官都在四处奔波,无论各国做和想法,这无疑都是个机会。然而,还没等到稍稍松一口气,这个躁动的新生国家又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线上。中央跟地方两大最强势力之间为了争夺浙江而战争预警线,朱尔典从汉口连续发回了数份很不好的消息,虽然英国在湖北的领事馆情报人员没有没有查到德国人插手的消息,但情报人员却意外的发现了那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似乎已经做好了全盘战争的准备,调兵跟各种物资的运输从半个月前就一直都没停止过,甚至一些隐蔽的部署连汉口领事馆的武官跟情报人员都只能打听到一些皮毛,根本没办法掌握具体的部署。

给自己点了一根古巴雪茄,烟草的清香中巴尔特大脑快速的转动了起来。今年才方五十一岁的他比朱尔典要年轻了整整十一岁,‘年轻’的他不同于在远东待了这么多年的朱尔典,老迈的袁世凯在他眼中虽说能够保证帝国在华的利益不会减少,但远没有李汉之于德国那般,能够实现快速的增加!被调往中国就任上海领事之前,巴尔特一直都在欧洲、新大陆跟南美外交界活动,虽说不如袁世凯那般更加了解跟熟知中国国情,但眼光也没有因此而僵化掉。

微微皱起眉头,巴尔特其实开始考虑调整英国在华的外交方针了。袁世凯政府已经开始偏移了英国的掌控,最近巴尔特发现袁世凯开始频繁接触美国,尤其令英国不能接受的是,他不但私下里接受了几笔来自日本的贷款,更开始打起了拉拢德国以期望将德国的注意力从李汉身上吸引到自己这边的主意。就连英国的盟友法俄两国也明显发现了现在袁世凯政府对于英国的信任产生了动摇,私下里一番接触在他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两国便各从袁世凯处获得了近千里的铁路修筑权。

虽说他也明白这是因为上一次袁世凯向英国要求增加两千万英镑的贷款,而国内因为德国海军新增了两艘战列巡洋舰,在海军的强烈要求下又增加了一艘主力无畏舰跟一艘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计划,结果导致政府财政紧张之下不得不从其他方面找弥补。最终国内议会不但搁浅了原本已经敲定的返还中国庚子赔款的计划,也拒绝了他向国内递交的提供至少一千万英镑的新增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