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建设达成共识,新谈成了一笔巨额的贷款并向日本购买了海量的军火。自感自己权威受到挑衅,于是,袁大总统一声令下,北洋军这架战争运转起来,杀气腾腾向南方的挑衅者展示了他作为这个国家曾经最强武装的力量。
3月11日,山西太原第四师师长杨善德领命,下令驻守霍州的第七旅旅长王宾率兵向陕西推进,河南曹锟即刻配合下令第三师全军动员前往前线,第五师靳云鹏率部杀往豫西,目标直指陕南。第七师师长雷震春、八师师长张敬尧、九师师长田中玉、十师张宗昌、十一师姜桂题、十二师赵倜、十五师师长汤玉麟、十六师张作霖部各自得到命令,麾下军队开赴前线,北京一度动员近二十万军队。一旦北京的开战命令送到,各部将奉命杀往南方,扫平一切反对力量。
李汉立即还以颜色,王安澜切断津浦铁路,第三师在阜阳、淮北、宿县同时加强戒备,防备来自河南、山东跟江苏的北军觊觎。与此同时,张孝准受令领第十五师向滁州、蚌埠移动,目前直指江苏南京。
3月13日,江苏第二师逼近太湖,上海驻军向金山集结。袁世凯命令田中玉部第九师沿运河水陆并进,向扬州开进,与此同时,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军军长,电令苏北镇守使徐宝山,率领所部南下南京,接受冯国璋指挥。并命令海军次长汤乡铭率领海军舰队驶向上海,掩护北洋军南下部队,增强江苏、上海方向北军实力。
西部很快做出回应,西安新五师、汉阳第八师进行誓师仪式,熊秉坤跟马荣成两部是去年同北军大战之中损失最惨重的编制,去年为了军政府的战略需要受了不少委屈,这一次李汉允许两部作为战斗主力,执行强攻任务。张国荃的十四师拉到陕南一部同山西北军隔着黄河对峙,另一部主力警惕靳云鹏的第五师。
第二日,袁世凯任命新复出的北洋之龙王士珍为第一军军长,节制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全部武装,同时下令东北张、汤二师出山海关南下抵京,接受后续军事调动。
次日,李汉下令江防舰队驶离了武昌跟芜湖军港,浙军主力从杭州往上海逼近。
北洋军在调兵遣将,李汉也在厉兵秣马,民国局势短短半月之内便重回剑拔弩张,浓重的战云重新密布起来。
南北双方都在争分夺秒的进行着战略部署,对于国内立宪派跟洋人的和平呼吁都是敷衍以对,所有的人都在紧张的注视着局势的发展,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战争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国内不少明眼人看的清楚,李汉不同于国民党,手下的军事力量更是不在袁世凯之下,两虎相争之下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要远大过一虎胜出为王,因此为了中国的前途、国内的和平。以黎元洪、唐绍仪为首的落魄政客们开始在两大势力之间积极奔走。为这两个看上去势不两立的军事集团进行斡旋,并打听双方退让的条件,但是李汉已经铁了心要打,自然开出了袁世凯断难接受的价码,摆明了没有诚意的打脸态度令这些个落魄政客们打一开始行动便陷入了步履维艰之中。
黎元洪、唐绍仪之流自然不可能获得什么进展,事实上就连另一路以前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代表的列强游说团都遭到了李汉的拒绝接见,国内的局势已经明摆着告诉了他们,小字辈的李汉已经不满老一代的前辈袁世凯继续掌控这个国家了。自感觉翅膀硬了的他拒绝了用年轻耗死老迈的袁世凯,他需要用一场大胜镇压了国内所有的声音,并用胜利入主中央,成功在一战前掌握这个国家的局势。
双方既然都没有和谈诚意,何来妥协之说。于是乎,在举国的惶惶不安中,又半个月就这么过去了。到了三月中旬,经过了一个月的调动,西部率先完成了部队跟物资的部署,北军则相对之跨度要比李汉控制的区域小得多,铁路跟海运、水运的便利也让袁世凯在几乎同样稍微一两日完成的大致的调兵。
北洋军分成两路,王士珍的第一军又分三部分别以河南、陕西、安徽为战场;节制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四个主力师,在袁世凯的心目中位置显然十分重要,毕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