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里张治中高声地叫喊着,由于战车专用的大马力汽油发动机的噪音很大,所有指挥口令不得不通过大声呐喊才能发布出去。小王很沉着操纵起来,炮塔缓缓地转动,直到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目标,这是一辆最新生产的装备了37mm口径炮的中型战车装备8mm口径哈奇开斯机枪的为轻型,“哐当”一声,一发37mm口径的炮弹推进了炮膛,炮手迅速击发了炮弹,“轰”地一声炮响原本的沙包堆和后面的重机枪变成了一堆废墟……
张治中应该也算是最早一批追随李汉的人了,他本名张本尧。年轻的他曾在辛亥年武胜关大捷之后从江苏跟随众多的支援革命的年轻人一道来到了湖北又到了应城,最终还跟其他四五人一起接受了李汉的亲自接见,一度成为受其重点培养的小将之一。
只可惜这一切都在李汉拿下了四川就任四川都督之后变了样,他先是被升任一团总参谋长,但随后却被一纸调令,调往了成都接受李汉的亲自面谈之后,被派往川东北某处荒凉地区执行秘密任务,成为了一个战车营的总指挥。一年来在川东北的默默无名,因为签署了保密协议再加上周围驻扎重兵把守,甚至连回乡探亲都要受到军政府的严格监视。张治中一度自嘲自己成了囚犯,眼看着昔日一同接到李汉接见的同伴,李济深、王柏龄已经成为了手握重兵的一方将帅,白崇禧等也因为年龄稍少难以服众而重新了陆军军校进行高级将领培训,估计等完成培训后也会成为一师长官。唯独他,被扔到了一片荒凉的地方,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培训,一度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军政府,被李汉所遗忘了。
为此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治中’以明志,劝告自己哪怕军政府也遗忘了他,他都不能忘记自己幼时官拜大将军为国拓土开疆的梦想治中,汉时为州刺史的助理,唐时升为仅次三公的司马重职,相当于明清时的兵部尚书,民国时的陆军部总长。
这一次总算是接到了军政府的出战命令,这对认为自己被遗忘了一年的张治中来说毫无疑问是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因此,他这个战车团的团长才会亲自驾驶一辆中型战车,出现在了最前线的冲锋部队中指挥。
战车越来越逼近战壕了,跟随在战车后面的护国、军步兵也都猫着腰紧随在战车前后前进。虽然不时有对方阵地飞来的流弹打在战车上铛铛作响,但士兵们丝毫没有畏惧,有了战车这么皮厚肉糙地东西做挡箭牌,就太让人放心了。虽然是第一次的配合,步兵跟战车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混乱,不过总算十二师并不是什么列强精锐军,因此第八师的士兵们倒也压力不大。以移动中的战车为掩护,对敌方阵地进行火力压制,不是用轻机枪扫射一番,就是随手甩出去几个手榴弹,倘若遇到轻火力无法压制的机枪阵地或工事,则招呼战车伺候。
陈光保就是倒在了这么一波冲锋之下的,当冲锋在最前面的战车冲过了他所在战壕时,他方才刚露出头,就看到一个第八师的士兵端着刺刀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缴枪不杀,抱头蹲下!”
于是,还没从之间的爆炸中回过神来的他几乎下意识的扔掉了手中的枪,虽然没有按照那士兵的要求抱头蹲下,但是手上没有了武器,那士兵也就不去管他了,反正后面还有第八师的士兵正在源源不断的冲上卧龙岗阵地,南阳门户的失陷已经近在眼前了!
在这种交相掩护,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北军十二师只有招架之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经常是整个整个阵地士兵投降或者向后逃去。要不就是因为躲避不及时被战车活生生辗死在战壕里。李汉特别重视战车,因此军政府所产的战车无论是使用的特制履带还是发动机都不比历史上的战车诞生之初,虽然依旧因为军政府薄弱的工业基础而故障重重,但总算不会像一战中的英国那样,开战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坦克能够完好投入战斗。
一种朦胧的步兵跟战车配合的战术也在慌乱中被使用了出来,在这种战术中,战车和步兵的分工很明确,前者是突击箭头,用来冲破对方防御,为跟随地步兵打开进攻通道;后者的主要使命就是肃清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