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节(4 / 8)

超陆权强国 战列舰 14114 字 1个月前

帝国伺机吞并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斩断俄国的影响力,逼迫其未来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远东或者中东地区,以增加俄国跟英国、日本以及美国甚至中国之间的冲突。而德国为此仅仅只需要付出几句外交讹诈、数百万马克的军事动员特别经费,由德国的军事力量威慑俄国,使它不敢采取行动。

德国人的强硬出乎英国人的意料之外,但有鉴于俄国人的请求,他们的盟友向伦敦致电透露俄国需要到年底甚至更晚一些才能完成军事准备,希望英国介入阻止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英国人接受了俄国请求,于8月12日,外交大臣格雷再次建议调停,并向德国提出建议,可由德、法、英、意四国开会调停奥、塞不和,将无法置身事外的俄国排除出了调停国家的行列之中。德皇威廉二世同意了英国人的建议,他暗示贝特曼·霍尔韦格总理向奥地利首相贝尔希多尔德提议,要他重新考虑英国人的建议并保证将为盟友尽可能的争取更多利益。贝特曼·霍尔韦格总理在电报中提到,如果奥匈帝国拒不同意,会导致世界舆论以为维也纳和柏林在阴谋故意发动一场文明国家的总战争。

贝尔希多尔德实际上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这个花花公子很快发现他成功的煽动了整个奥匈帝国的复仇之心,尤其是军队跟诸位将军们,更是渴望通过吞并塞尔维亚获得更多的功绩。面对他的询问,奥地利的将军们狂妄的宣称他们将在俄国人反应过来之前吞并塞尔维亚。

军队的保证平息了贝尔希多尔德心中些许不安,他向柏林做出回复,称手下的将军们拒绝和谈。这个狡猾的政客在他的电报拍往柏林之后不到半个小时,便匆忙在首相府邸签署了对塞尔维亚宣战的起草书。这一刻,时间永久的被历史所记下——1914年8月13日下午2点17分。

为了使他的皇帝陛下在宣战书上签字,贝尔希多尔德把一份报告放在他面前,声称塞尔维亚士兵已经向多瑙河上奥地利的部队运输船舶开火。这个文件的末尾以妄自尊大的蔑视口吻说,“……更有甚者,塞尔维亚部队已经袭击在特梅斯·库宾的帝国皇家部队的一支分遣队。”巴尔干弱国塞尔维亚如何有胆主动向奥匈军队开枪,这自然是贝尔希多尔德的谎言,旨在促使感到勉强的君主开战。老奥皇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整个国家的把握。当8月13日这天中午,贝尔希多尔德入宫拜会他的时候,正在用着午餐的他已经感觉到了,他的帝国正在向着无底深渊义无返顾的冲过去。

奥匈帝国高层一开始便没有打算和平解决塞尔维亚争端,因此从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之后没多久,奥军便开始了秘密动员,在接到了维也纳跟布达佩斯的命令之后,已经通过奥匈国内密集的铁路运动到了奥塞边界的多瑙河、萨瓦河和德里纳河一线的军队立刻便打响了枪声。

当天下午,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亲自命令奥第2、第5、第6集团军20万人入侵塞尔维亚,第2集团军迅速占领沙巴茨,第5集团军于14日凌晨推进到亚达尔河岸。因为派往中国的奥匈帝国军官将在远东机枪跟便于携带加移动的小口径炮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发回国内引起了奥匈帝国前皇储斐迪南大公的重视。奥匈帝国作为欧洲强国,陆军建设远在海军之上,自然注重陆军的建设。奥匈帝国又是欧洲最著名的轻武器制造强国,面对如今军中重机枪数量只有很小变化,但轻机枪却增加了近一倍并且开始少量装备便于携带的小口径迫击炮的奥军,塞尔维亚军队损失惨重。塞军总司令普特尼克布置在奥塞边界的四万七千军队损失仅坚持了一个照面,便被奥军击溃,死伤过半,留下众多的俘虏。而非历史上的,塞尔维亚且战且退几日后发动反攻将奥军驱赶出国境。

不得不说,李汉重生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彰显出来。至少这几年来他明里暗里的加强奥匈帝国跟德国的小动作,现在已经开始显露成效了。

8月15日,奥军占领占领德里纳河和萨瓦河上的桥头堡,兵锋已经紧逼瓦列沃。

奥军在塞尔维亚的快速推进吓了俄国一跳,当俄国公使将消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