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不但海军还要损失,也恐难在‘天长节’10月31日是日本大正天皇的生日,日本称为“天长节”前建功,为大君陛下献上一份大礼。我随后将向国内反应,请求自其它地区登陆。以便绕开独军要塞,早日拿下青岛!”
“哈伊,但是,英国人那边恐怕难以说服?”
“这一点,松上君不用担心。英独两国正在欧洲打生打死,英人未尝不想早日解决了青岛,狠狠打击独国。只不过,英人素来狡诈,不愿意得罪了中国,将它推向独国那边罢了。鄙人认为,我帝国如今置身于欧战之外,理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若中国不顾东亚和平及国际秩序加入独国阵营,我大日本帝国理应当以雷霆手段敲打之,令其不至于走入歧途!”
他说得十分冷酷但在座的诸位却尽是展颜而笑,不错,这里几乎集合了国内过半的军方高层好战派,之前他们还因为政府瞻前顾后,连中国这么一个弱国都不敢下手而不满,现在找到了这么好的借口,为了帝国海陆军减少损失,威逼中国人,强迫其让开一条道路供帝国军队登陆进攻青岛。可不正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日本政府向中国递交了措辞十分强硬的外交照会,要求中方无条件立刻撤离胶州湾沿海几处阵地,为英日联军登陆让道,并且限期30日中午前撤离,否则将视之中国自动放弃‘中立国’身份,对英日宣战!27日下午,这一条消息率先以紧急号外的形势出现在了新政府的咽喉报纸——‘中国之声’上,就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一般,亮光在刺痛了每一个关注国事的国人眼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借着这光认识到了笼罩在民国天空之上的厚厚战云。
现在这段时间民国国内满是不安的空气,除了李汉的总统府系统和国防军系统,出于对他近乎盲目的信任,对于在他的领导下取得胜利有着毫不动摇地信心之外。政府还有民间,虽然也是一时之间民族精神高涨,但是对于前途,却已经产生了怀疑。没办法,现在国内就算是最乐观的人,在面对中日国势对比的时候,也会谨慎的表示,现在的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或者说是远不是日本的对手。对于这个自甲午年击败了中国之后便越来越强的邻国,尽管国内痛恨辱骂它的大有人在,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民族主义者都明白,日本太强了!
正是因为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对于日本向无视中德联合声明,撕开了脸皮要赤果果的抢夺将要回归的青岛,国内的多数百姓都默许了政府在这屈辱中的沉默表现,哪怕自始至终,政府都没有正面回应过日本人的挑衅。各国都在中国问题上对日本的行动加以默许,在列强看来,准备好的实力雄厚的日军,一定能在山东轻松击败德军。反正日本都已经对他们保证绝不涉及各国在华的传统利益,而欧洲各国在这个时候又需要日本帮助他们稳定远东局势,所以牺牲一点中国利益安抚日本不是一种最自然的选择么?反正中国在日本的大军之前,应该不会有太强的抵抗能力,远东这个时候地动荡会很快地安定下来。既然是这样,就不如默许日本的行动了。
国内虽然民情激愤,但是大多数地人的心理,却不是太有信心。要对德军动手的不止日本一个国家,还有个英国在里面。万一因为青岛问题同时要和两个列强国家发生冲突,国家应该何去何从?报纸连篇累欣的东瀛消息也让民心更加地动荡不安,日军国内对青岛的垂涎,军队的动员规模,都传到了国内。正因为对国家能够击败日本的不信任,国民默许了政府在青岛问题上的沉默。
但是有一句话,叫任何忍耐都是有极限的,列强若是一再相逼,兔子急了都会咬人呢更何况是自数千年前便一直以神明贵胄后代自居的骄傲中国人。当27日,日本国内政府经过了短暂的激烈碰撞跟妥协之后,最终批准了加藤定吉跟神尾光臣联名向国内递交的建议,同意日军向中立国中国‘借道’进攻青岛,并暗示日军尽可能的争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最低限度也要从德国人手里夺来胶济铁路。
日本政府随后拟定了要求中方开放通道供日军通过的外交建议书,因为中方单方面撤回了驻日公使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