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也会很大。学费、生活费、孩子的教育费,都是你们自理。要是力有不逮,可以跟我借钱,不过要有还款计划,利息就按美国银行的利息算,如何?”

俩人没什么意见。

魏年问他俩,“你们祖父母那边儿的事料理清楚没?”

赵丰道,“都料理好了,我跟奶奶说了船票的价钱,我奶奶立刻就不撺掇着我二叔他们去了。”

魏年一乐。

说到赵家老太太,便是陈萱也得说,“赵家也是在北京做过多年生意的人家,要论见识,还不如王家几个舅舅哪。”

“那老婆子可恨在外,赵家那老爷子却是个内里藏奸的。不然,若是赵家老太爷明白,也不至于叫那婆子闹到这步田地。”魏年冷哼一声,“那俩老货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长房有出息,不想长房出去,无非是要留长房在身边儿给他们养老。”

陈萱想到陈家这事,也不禁感慨,天底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盼着儿女能有最广阔的天空的,其实,更多一部分父母的选择就是赵老太爷赵老太太这般,儿女的第一功能是给自己养老;第二功能是自己的控制欲,长房都是做祖父母的年纪了,这两位老人家还想控制长房将出国的机会让给二房;除去养老的利益与自身的控制欲,剩下的才是儿女自己的生活。

相较之下,如她母亲这种,真是要高贵的多。

看阿年哥为这样的人生气,陈萱笑眯眯的安慰,“不用理。咱们做好自己就好,以后咱们孩子有了出息,咱们一点儿不拦着他们,就盼他们能更有出息才好。”

养老怕什么,我养育孩子一场,是希望孩子们能用自己的眼睛认识这个世界,是希望孩子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就,希望他们看一看这世间的美景,尝一尝这生活的滋味。而不是自私的为自己制造一个养老的工具。

我也更不会偏心,我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因为爱和期待来到这个世界,我有许许多多用不完的爱,倾注到我的骨肉血亲身上。我如何的爱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将来就能学会如何的爱他的孩子。这才是陈萱所认为的,生育的真谛。

第219章 番外小团圆之十二

这次回家, 除了祭祖,还有与学术界的来往,再者, 朋友之间也必要聚一聚的。另外就是这几年生意上的账目, 小李掌柜与孙燕一早就把这几年的分红送了过来, 他二人皆是厚道人,当初说好姑嫂俩只占一成的, 可看他们给的那笔分红,一看就不止是一成的份子。孙燕把话说的很分明,也很恳切,她道, “大东家二东家,北京城从没有东家拿一成红例的例,我跟当家的商量的, 虽则你们那几年不在,咱们按四六, 我们拿六, 两位东家拿四,这已是极大的实惠。这几年虽然你们在国外没管过铺子的生意, 可说实话, 光咱们这铺子的招牌就值了老钱。何况, 这些年, 光房租一项省了多少。两位东家就不要跟我们客气了, 不然, 我们心里不安。”

彼此间真的是太熟,也没必要为这些钱财来回推拒。孙燕小李掌柜这样会做人,陈萱想了想,与他二人道,“这次我们回国,你们也知道,除了祭奠祖宗,也是想孩子们一道出国留洋。眼下北京这一摊子事业,怕你们撂不开手。现在许多有钱人家很流行将孩子早早送出国,去西方接受教育。我看你们这些年也攒了些家底,你家大小子,今年也十岁了,跟阿宇差不多的年纪。要是你们愿意,不妨让孩子跟我们出国,国外的教育到底比国内要好些的,以后升学也方便。”

夫妻俩一则惊一则喜,惊的是从没想过这事,喜的是陈萱既然提出来,可知此事是可行的。陈萱性子严谨,素来说到做到。孙燕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她高兴中带了几分不确定,“这成么?我跟当家的原是商量着,两位东家在国外,以后孩子长大,要是读大学,少不得要麻烦两位东家的。这我们自是愿意,就是怕太小给两位东家添麻烦。”

陈萱道,“我同母异父的三弟出国时就是这个年纪,当时就是在我家住着,如今已经考入大学了。不过,